稀土产业发展面临三道难题及钨业“十二五”五大重点目标
12月13日,记者分别从湖南郴州和广西贺州了解到,原定于本月在两地举行的今年第三次南方五省稀土开采监管联席会议,至今仍然没有消息。之前公开的信息显示,这次会议将对稀土矿产勘查开采的准入条件、开采与运输销售监管方案,以及开采企业联盟方案等作出最终定案。
贺州稀土界的一位人士称,“对于各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稀土开采权证问题,这次会议可能不会讨论。”此前,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刘连和就曾经表示,目前稀土开采权证的重新分配依旧处在编制整体规划的阶段,没有任何时间表。
行业整合
出口配额如何调整
11月10日,商务部网站公布了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对2011年稀土出口配额的数量,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具体数字还在程序之中,商务部领导此前说,中国会保障国际市场的需求。
11月30日下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大(上白下田)章宏在参加内阁会议后对日本媒体表示,又有2艘稀土运输船获得中国的通关许可,此外,还有2艘已装船的稀土运输船即将离港驶往日本。之前已有6艘稀土运输船获得中国的许可,加上当日确认的4艘,在日本宣称中国停止稀土出口的9月23日之后,日本实际上已获得10船稀土的进口。
毫无疑问,这总共66吨的对日稀土出口,其象征意义远远大过经济意义。让包括日本在内的那些对中国即将公布的稀土出口配额感到“恐慌”国家稍微松一口气。
正是出于对中国缩减稀土出口配额的“恐慌”,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10月曾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国驻华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欧盟企业界近来叫嚣受到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影响,并要求欧盟采取措施。
在国际上,稀土配额已经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但在国内,这还纯粹是个经济问题。摊开资源地图,我们会发现世界最大的稀土矿业处于关闭或半歇业状态中,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美国的芒廷帕司稀土矿和贝诺杰稀土矿、加拿大的托尔湖和霍益达斯湖稀土矿、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稀土矿和诺兰稀土矿等。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工业品处处长晁宁10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称,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进口。
美国芒廷帕司稀土矿关闭封存的理由是造成了极大的环境问题,但美日欧等国及地区却对中国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压力予以忽视。在中国南北两大稀土产区目前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短期内国内消费量不会有大的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分析人士称,“出口收紧必然会导致产量降低,这对于环保是个大好事。另一方面就是以一种最自然最廉价的方式实现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
上述人士还指出,出口收紧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有限,“价值的提高能够抵消产量的缩减。”而且因为受到出口限制的只是初级产品,这有助于促进企业朝深加工和稀土应用方面发展。
各方争利
混乱产业如何整合
今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明确将稀土列为6大行业之一。“这意味着,原来的123本采矿权证会大大减少,整合到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央企手里。”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央有关部门目前已经确定国内稀土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几家央企作为未来5到10年的整合主体,而为破除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的障碍,相关部委拟将散落地方的采矿权收归中央。
但是,对于拥有资源的地方政府而言,采矿权收归中央显然不是他们乐于见到的结果。11月9日,福建龙岩市政府宣布,未来几年内,福建省将在龙岩打造“中国海西稀土中心”,作为政府主导的资源应用平台,“中国海西稀土中心”的功能是统一整合、统一收购、统一分配稀土资源,从而促进福建稀土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据了解,厦门钨业[600549]是福建稀土整合力量的主导。2006年底,厦门钨业全资收购长汀稀土并成立龙岩稀土,成为手握钨、稀土两大资源的有色巨头。目前,福建省一共审批了六张稀土开采证,其中3张纳入厦门钨业麾下。
因此,“中国海西稀土中心”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高调推出,不可避免地被业内认为是福建保护地方稀土资源的动作。这与江西赣州稀土管理的“赣州模式”异曲同工,其微妙处都在地方政府牢牢抓住资源开采权,用“统一分配”的模式引进下游企业,打造产业链条。
赣州稀土行业相关官员说,中央治理决策要顾及稀土产业各链条企业的生存,大量中下游加工企业担心央企强势控制后自己生死难卜。在发表担忧言论的同时,赣州政府也在主动大力招引下游加工企业。从业者分析,这显然是地方政府增加博弈砝码的一种方式,他们正在利用各种方式聚集力量,试图形成足够影响中央决策的产业规模。
利益失衡
技术瓶颈如何突破
有媒体报道称,“稀土资源价格一直在攀升,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大家在低附加值的资源上赚够了钱,可能会在应用技术上不思进取。”
这是一句大实话。赣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五矿也好、中铝也好,其实最终目的都是矿山,都盯着采矿权,“这一块的利益太大了,而且几乎没有风险。”这位人士称,中国五矿在赣州,仍停留在加工的初级阶段,而本地孵化出来的许多企业,都能到深加工的三级、四级产品。
据了解,一般来说,原料、分离产品、新材料、器件价值比例约为1∶10∶100∶1000,也就意味着越到下游,产业附加值越高,但是越到下游,技术门槛也越高。
有数据表明,日本将90%以上的稀土用于高新技术,而我国稀土主要应用在传统领域。没有一两稀土的日本从我国赚取了大量利润——先进制造业跟不上,使得我国把稀土带来的巨大优势拱手让人。
南京稀土应用研究会副理事长王仲山则主张在稀土领域自主创新,“中国的稀土资源技术还是需要自主创新,否则永远都是跟在人家后面,想通过交换得到技术也不现实”。北大长江学者、稀土材料博导严纯华则建议通过央企的兼并整合来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可以推动稀土应用领域的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聚焦钨业“十二五”五大重点目标: 摘自国土资源网 (2010年12月20日 20:59)(作者刘良先系中国钨协秘书长) 目前,我国钨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据钨协统计,2009年底,55家钨冶炼企业的仲钨酸铵生产能力为18万吨,70户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为6.16万吨,34家钨丝生产企业的钨丝生产能力达到400亿米,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我国钨业处于产业调整、产品升级、企业重组、资源整合关键时期 我国钨工业2003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2008年达到391亿元、利润38.4亿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总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9年,我国钨工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效益下滑。目前,我国钨工业正处于产业调整、产品升级、企业重组、资源整合的关键时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我国钨加工工艺技术显著提高。一批投资数亿元的技改、扩建、新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涌现出一批新兴钨加工企业;产品研发速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目前,福建钨丝产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江西钨产业经济总量已超过全国钨产业经济总量的50%;江西、湖南的钨铁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河南、云南、内蒙古、广西、甘肃等省(区)也开始向钨下游产业发展。 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据海关数据统计,2006~2008年钨品出口年平均综合价格稳定在3万美元/吨金属以上。2008年钨品出口年平均综合价格为3.43万美元/吨金属,是1998年7414美元/吨金属的4.62倍。2009年,除个别钨品外,绝大多数钨品年累计平均出口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下降,钨品出口年平均综合价格2.6万美元/吨金属,同比下跌24.07%,接近回落到2005年价位。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档次逐年有所提高,初级原料钨品出口量逐年下降,终端消费钨品产量和出口量增长,以出口初中级钨品为主的格局逐年有所改善。2009年出口钨中间产品占出口总量的74.08%,比2008年降低了6.98个百分点;出口钨材、钨丝和硬质合金占总量的25.92%。 钨加工产品向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发展。目前,世界钨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欧洲、美国和日本。世界钨消费量从2003年的5.31万吨(钨金属,下同)增长到2007年的6.46万吨,净增1.15万吨,增长21.66%,年均增长5.02%。2008年消费有所下降,消费量为6.31万吨。预计未来增长速度将保持4%左右。2009年我国钨消费量2.75万吨,比2003年的1.7万吨增长61.76%,年均增长8.35%。预测未来5年年均增长6%左右。 未来五年钨消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随着世界钨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和增长速度加快,预计未来五年钨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与钨紧密关联的行业将继续拉动钨需求增长。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矿山采掘和能源等产业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需求将稳定增长,硬质合金消费量超过钨消费总量的50%。 高性能的钨基合金材料需求增长。未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制造、尖端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核能源的快速发展等迫切需要高性能的钨基合金材料。钨基合金在人造卫星、飞机等飞行器的陀螺仪惯性元件、火箭、导弹燃烧室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钨丝、钨材等产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钨丝用于电光源材料,“点亮”了世界。高性能耐震钨丝用于国防、航空、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行业。随着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钨丝、钨材等产品需求将保持增长。 世界争夺钨资源使钨精深加工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当前, 钨制品在新材料研究与加工方面,高性能产品、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将是发展趋势。总体看,钨资源、市场、技术等的竞争使世界对钨战略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 由于世界钨资源的稀缺性及其特殊战略意义,发达国家纷纷将钨列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并常年保持一定量的储备,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加大储备。据报道,美国早在1939年就开始进行战略物资储备;日本钨金属进口依赖度超过90%,为了维护本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对已维持了20年的金属资源保障政策进行修正,扩大其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总体看,世界对钨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钨深加工产品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世界主要钨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对高档硬质合金、高性能钨基合金、特种钨丝、钨材等以及新材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国外以钨为主的企业不断加大对钨开采和冶炼加工项目的投资,建立遍布世界各地的生产销售体系和网络,并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已形成以这些公司为核心的生产、研发、销售一体化格局。同时,大举进入我国设立独资公司,牢牢控制技术优势,抢占我国市场。其资本实力、技术水平、经营理念和营销战略明显优于我国企业。可以预见,未来钨加工领域,特别是精深加工领域的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十二五”期间,我国钨工业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钨加工产品,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产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推动钨资源整合和钨企业集团化发展,提高我国钨工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使我国钨资源大国向钨工业强国转变。 总体目标。控制钨品总量,推进产业重组,优化钨品结构,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科技自主创新促产业升级,加快开发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逐步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发展总量目标。切实转变钨业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严格控制钨开采总量和钨加工产能。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国钨行业统计内企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利润超100亿元;在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和二次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治理整顿逐步使钨精矿生产总量控制在8万吨以内;在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初级冶加产品的出口量,使出口总量控制在3万吨(金属量)以内。 结构优化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跨区域、跨行业、乃至跨国的钨企业集团,优化我国钨行业组织结构。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1~2个世界级知名企业集团。 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市场调节作用遏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产品,使钨精深加工高档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钨加工产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从目前的25%左右提高到40%以上,硬质合金先进配套的高端数控刀具自给率从目前的10%提高到40%以上。 技术进步目标。进一步提高钨冶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钨加工业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并在工艺技术和装备上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进口钨条年平均价格10.89万美元/吨,是出口价格的4.24倍;进口钨丝年平均价格21. 19万美元/吨,是出口价格的3倍,价格差距仍然较大,以出口初中级钨品为主的格局尚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钨加工业企业多,规模小,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不高。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完善行业准入制度,研究制定配套监管措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近几年,钨业取得快速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也引发了低水平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建议提高钨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并进行资质认定,提高环境保护门槛。 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人才强钨战略。建议加大钨加工基础理论、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研究、开发原创性核心技术成果;加强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为实现“十二五”钨业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