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黑稀土”,咋就那么难
10月29日,工信部公布了902项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涉及废旧稀土回收的5项稀土行业标准,将从201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
10月30日,工信部又下发了《整顿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名加工稀土矿产品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计划从11月1日至12月20日对南方省(区)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全面核查整顿。
工信部的连续动作,一方面彰显了国家整治稀土黑色产业链的决心,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稀土回收产业链的混乱。
何谓“黑稀土”?
以回收综合利用之名,行原矿盗采分离之实
近5年来,国家各部门都在持续整治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稀土的行为,并陆续出台了稀土专用发票、稀土矿权回收、稀土企业整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假借回收利用盗采的‘黑稀土’仍屡禁不止,可谓猖獗无度、触目惊心。目前,这条黑色产业链还在严重冲击着本已脆弱不堪的稀土市场。
在非法开采和生产加工、销售稀土的黑色产业链中,最为隐蔽的是以废料回收综合利用为名,却从事直接加工稀土矿产品的行为,这也是破坏我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
据统计,全国稀土综合回收企业共有50多家,其中江西40多家,江苏5家,内蒙古3家,山西3家,河南、山东、广东、浙江、云南各1家。在全国综合废料回收总体产能中,包括钕铁硼废料15万吨、荧光粉废料2.3万吨、抛光粉废料2.2万吨、废渣4000吨。专家指出,但部分稀土综合回收企业还在非法进行原矿分离活动。2014年,国内累计生产钕铁硼永磁材料14.5万吨,减掉回收利用的产品,新增产量约12万吨左右,由引可以测算出2014年全国“黑稀土”金属产量在4万吨左右,折成稀土氧化物后则在4万吨以上。然而,2014年国家下达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以氧化物计)指令性计划仅为9.93万吨。
江西省有40多家稀土废料综合回收企业,年处理废料能力10万吨以上,部分废料综合回收企业借综合利用之名,以其高度重合的工艺流程,行原矿分离之实,对正规企业构成极大冲击。江西等南方省区稀土资源较为分散,其离子型稀土矿也容易开采,矿区大多在山里,盗采稀土非常隐蔽,违法矿物原料十分充裕,非法利用这些矿源充当废旧稀土生产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在某地盗采后,将稀土矿运送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分离厂“洗白”,就变成合法稀土氧化物,这是稀土私下交易的常见模式。
黑稀土”之所以无孔不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江西省虽有指令性生产计划,但原矿供应无法保障,部分矿山在治理整顿,不少分离企业长时间难以获得本省原料,企业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铤而走险,在省内外到处寻找原料,假借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销售“黑稀土,直接推动了违法产业链的蔓延。
整顿难在哪儿?
法律法规不完善,多部门监管执法
巨大的利益诱惑和上游不断扩张的产能是“黑稀土”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目前,以内蒙古白云鄂博为代表的北方矿区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5万~1.4万元不等,江西、四川和福建等南方矿区的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6万~3.6万元不等,资源税加上其他税费已占每吨矿售价的50%以上,而非法盗采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因此,“黑稀土”属于暴利商品。以南方中重稀土矿区为例,近年稀土矿每吨市场均价在16万~17万元,每吨加工成本为4万~5万元,每吨环保成本为1.5万~2万元,加上办采矿权、资源税等支出费用,总成本已经大幅高于目前每吨17万~18万元的矿产品综合售价,而盗采1吨稀土矿的直接成本只有3万元左右,加上各种灰色费用也就6万~8万元。这样的成本差导致守法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里,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全国上游稀土企业的产能却不降反升,2015年产能预计已经达到40万吨,是2014年合法产品产量的3倍以上。上游产能过剩,为违法违规盗采、生产加工分离、销售稀土的黑色产业链提供了生存空间,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以回收利用之名。
整顿“黑稀土”的主要难点有:一是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执法难。现在,对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稀土的部分行政措施,存在执法主体不明晰的问题,也缺乏法律法规条文的支持;在稀土矿开采方面,缺乏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行政审批权限,行政处罚措施也缺乏法律条文支撑与认可。二是企业违法成本低,有关部门的监管手段较弱,打击力度不足。三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部门和地区之间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执法体系。国务院规定,工信部对稀土行业管理负总责,同时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稀土行业管理总负责。受地方保护主义思维及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地方政府执行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稀土政策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违反国家稀土产业政策,越权审批稀土冶炼分离项目,甚至纵容打着资源利用的幌子非法生产加工稀土的行为。
另外,当前稀土行业管理为多部门管理模式,涉及工信、环保、国土资源、公安、海关、税务等部门,还有不同省区行政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权责不明,部门、地区之间的工作出发点和利益取向不同,各部门能够投入的人力、精力也不同,削弱了工作成效。张安文说。
如何消灭“黑稀土”?
疏堵结合整顿企业 清晰界定执法主体
工信部此次出台的2项措施可谓十分及时,对于整治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名从事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的行为,以及从源头上打击斩断稀土资源回收利用黑色链条将发挥积极作用。
工信部此次发布的5项稀土行业标准,包括了大部分稀土生产废料界定参数,分别为废旧显示器中稀土的回收、废弃荧光灯中稀土的回收技术要求、废弃稀土荧光粉化学分析方法的稀土氧化物总量测定和铅、镉、汞量的测定,还有废弃荧光粉氧化钇、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铕、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镝量的测定等。这些标准完全可以界定稀土加工分离企业使用原料是否合法问题,从而解决多年来存在的非法稀土生产企业认定难问题。只有弄清楚哪些是非法稀土生产企业,才能对稀土黑产业链进行精确打击。
工信部另一项措施是整顿以“回收资源综合利用”为名加工稀土矿产品违法违规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力度更大。工信部此次将进行企业现场核查原料来源、生产情况等,并要求企业提供必要证明材料,填写调查表。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至于如何彻底斩断稀土资源回收利用黑色链条,几位受访者认为,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严厉打击的同时,还应尽快推进以下工作:
首先,出台废料回收利用等稀土生产经营项目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审批权限和程序,为界定非法企业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其次,在对稀土矿区、稀土废料综合回收项目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稀土废料、共生稀土矿回收利用中心或定点回收企业,并将稀土废料、共生稀土矿的处理纳入监管范围。
再次,进一步明确国家各部门及地方的责任,并把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形成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高效协作的稀土生产销售监管体系,工作不力的要追究行政责任。
此外,还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守法责任主体和稀土矿、分离冶炼产品生产指令性计划及监管措施的法律地位,清晰界定有关部门的责任和行政执法主体,明确行政执法权限、措施、惩罚标准,加大惩罚力度,推动执法常态化。
我国稀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国家稀土回收标准的出台,重拳斩断黑色链条,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对稀土废料综合回收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不仅有利于稀土资源再利用,而且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我国是全球范围内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消费大国,随着国内稀土开采开发以及使用和出口量的增加,稀土资源储量面临迅速削减的不利局面。同时,稀土废弃物日益增加,对生态环境也产生威胁。国家废旧稀土回收利用全面启动,一方面将提高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延长稀土矿山开采年限,保护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国稀土产业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