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稀土标准制定,中国或占关键“位置”
日前,有日媒报道称,稀土的国际标准拟定工作已经启动。在中国的主导下,包括日本在内的6个国家组成了专业委员会,将在2016年年底之前敲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新标准。专业委员会由中国担任理事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参加。稀土保管和运输方法、化合物中所含元素分析方法等将纳入标准拟定范围。
权威标准将便利贸易
稀土行业发展只有几十年时间,故此尚没有国际通行的标准。ISO新标准制定后,将成为稀土领域国际奉行的权威。国际标准迟早都是要制定的,中国在稀土的生产量、使用量、贸易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就目前标准涉及的保管、运输、元素分析等内容,中国企业的经验的确更为丰富。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全国相关企业之后,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稀土行业分析师表示,缺少国际通行的标准的确会给各国稀土贸易带来不便利。
如果中国一家稀土企业在向日本出口的过程中,按照国内的标准标注某种化合物产品中的某元素含量和分析方法,日本客户未必能完全了解和接受这种标准,重新化验分析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贸易双方都可以接受,这种情况就可以大大改变了。
暂时针对上游环节
据了解,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就曾发文指出,中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在做好国内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探求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创建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求用中国标准指导世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这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稀土的声誉,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国稀土产业的潜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分析师直言,从当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标准只是针对稀土行业上游环节,对下游高新技术应用环节尚未涉及。但中国在这个时间以发起人的身份加入,意在抢占定规矩的先机。今后如果标准进一步延伸到应用环节,中国不至于太被动。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与日本及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稀土行业下游新的应用技术方面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没有国际通行标准的情况下,技术发达国家按照自身标准来控制产品采购,就会造成对中国稀土产品出口的制约。这也是中国目前只能出口低价的初级形态稀土产品而必须进口高价的稀土制成品的部分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