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猎金 探路“智能电网”
“我们与主要的集团公司和日本方面的各事业部门共同探讨在中国具有商机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并会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大野信行如是说。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的中国“两会”,“低碳”成为热议话题,由九三学社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案》被列为政协会议“一号提案”,消息一出,甚至提振了低碳经济的相关上市公司。
低碳的概念涉及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太阳能、风能等多个领域,但是,任何一种“低碳”路径的实现,都依赖革新性的技术与高水平的环保产品。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电气企业,日立早在2007年,就规划了其低碳战略的长期愿景―――《环境构想2025》,其中
日立宣称将通过其相关产品为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年减排1亿吨
CO2做出贡献。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源于日立在多个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
低碳同样已成为日立在华的重要业务方向,2009年11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 “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关于资源循环与低碳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我们与主要的集团公司和日本方面的各事业部门共同探讨在中国具有商机的技术、产 品、解决方案,并会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日立集团中国总代表大野信行如是说。
探路“智能电网”
2009年4月,日立东京总部成立了“信息・电力・电机融合事业本部”,由一位集团副总裁领导。这种“跨界”的融合,正是日 立执行役会长兼社长川村隆引以为傲的地方,“目前除了日立之外,既擅长电力、电机,又擅长电力控制的企业几乎没有,我们将在未来提出高环保、高经济性的综 合运用方案”。
事实上,低碳目标的实现,已经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集成运用。以日立的“绿色IT”技术为例,在硬件层面,“绿色IT”进入到 了芯片、主机、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在内的IT设备设计和制造领域;软件技术方面,则包括了虚拟化技术、动态预配置、数据优化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软 件调度和管理技术,以及各种硬件“绿色IT”技术的配套软件系统等。正是软硬件的结合,才有效减少了日益增大的IT设备购置和使用,降低了碳排放。
“公司认识到,实现融合不是某一个部门单独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总部层面上做资源统合,以此融合各个方面的技术力量。”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信息解决方案的总监金城凌说。
融合事业本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智能电网,这也恰是“谅解备忘录”中的重要内容。“智能电网”的概念莫衷一是,具有多种解释的 版本,但根据国家电网的说法,目前在中国,智能电网最紧迫的课题之一无疑就是“特高压(UHV)”。据金城凌介绍,“日立已在技术层面与包括发改委在内的 各方进行探讨,我们将在智能电网领域的技术、产品和运营经验提供给中方,和本土的合作伙伴合作,就哪些技术适用中国现状、哪些技术不适用、哪些技术还需要 改进进行检验。”
金城凌坦诚,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需要一段时间”,日立在华现在也是处于技术层面“投石问路”的阶段,但是,正积 极投身于相关的示范项目中来。比如,通过日立出资的合资公司日本AE帕瓦株式会社,参与了晋东南-南阳-荆门的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 目,与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合作,向南阳开关站提供了1100千伏开关设备(H-GIS:复合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产品,并率先通 过试验,完成了实地安装。“这种H-GIS设备,简单来说就是在因雷电等产生事故电流时,为了保护变电设备而切断电流,就像家里的电闸所起的作用。投运后 该设备已经安全运行了1年以上,效果非常好。”金城凌说。
未来,如何实现新能源的并网将是智能电网亟待解决一个问题。以风电为例,2007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2020年中国国电总装机达到30000MW的目标,由于风场的投资热情高涨,该目标就可能在今年就完成。然而,由于风力发电容易受风速和天气等自然 因素影响,存在着电压变动大、难以实现稳定供电的缺点,大大制约了风电的并网进程,大量的绿色电力却最终未能并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立在业内率先开发了专门用于风力发电的“系统联动型变频系统”,通过电力稳定化控制、电力系统连接等先进技术,将因风速变化造成电压变动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这些解决方案,设备提供往往只是一个方面,需要结合硬件、软件复杂的控制技术,才能综合实现电网系统安定化的效果。”据金 城凌透露,日立正积极将相关的技术导入中国。令人欣慰的是,日立的该项产品已经开始批量地提供给国内的大型风力发电合作伙伴,不久的将来在内蒙古大草原等 地,将会得到广泛使用。另外,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日立已经先行一步,正积极参与天津中新生态城等项目。金城凌个人还非常看好智能电表的运用前景,“中国安装 智能电表,往往是出于记录用电量以及预防偷电盗电,不过,在日本、欧美等的实际测试中,用途要广泛得多,通过用电信息的交互传递,每家每户能够利用智能电 表定制用电计划,可以避开用电高峰,还可以实时监测用电状况,统筹规划,杜绝浪费等等。”据悉,日立在武汉已进行了小范围内尝试,获得了相当正面的评价, 正在寻觅合作伙伴,探路大规模商用的前景。 技术分享
在提供低碳的解决方案方面,如果说,金城凌代表的更多是日立的“未来时”,那么电力事业部总经理龙剑的工作一直就是“进行时”。
早在1972年,唐山发电厂就引进了日立125MW汽轮发电机组。在中国电力装备的发展进程中,日立已然有了多项第一:华电 国际邹县发电厂四期1000MW“超超临界压”燃煤机组,是目前国内单轴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之一;水电领域,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的4台300MW机 组,日立为其提供了堪称中国目前最高落差、达到700m等级的水泵水轮机;在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方面,日立为国内第一套国际招标项目国华宁海电厂 600MW机组提供了整套脱硝设备,目前在脱硝领域日立以2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更值得称道的是,日立与中方合作伙伴分享了其先进技术。自1991年,从亚临界压、超临界压至超超临界压技术,日立持续地向 东方电气集团进行技术转让,推进了相关技术国产化的进程。这种先进技术分享,对于降低耗煤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以降低耗煤量为例,超 超临界(600℃)比超临界(566℃)相对降低约2%,比亚临界(538℃)相对降低5%左右。
日立的先进技术得到了用户和合作伙伴的认可。2003年之前,东方电气主要是日立的分包商,从2004年以后,中国的火电和 水电项目不再进行国际招标,日立的角色也就由牵头方转变为技术支持者,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关键的部件(比如汽轮机的转动部分),“2004年以后.,日立主 要作为东方电气的分包商和技术支持方,我们彼此一起合作了19年,关系非常稳固。”龙剑说道。
在巩固蒸汽轮机与脱硝设备领域之外,现在龙剑最青睐的是燃气轮机在华的应用,日立开发的H-25/H-15型燃气轮机拥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等特点,其联合循环的综合热效率超过
51%,热电联产热效率更高达80%以上。以常规的天然气为燃料外,还可以燃用工业生产中衍生的中低热值气体,“焦化厂的焦 炉煤气、化工厂的化工合成气,煤气化合成气(IGCC项目),都可以使用,既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有显著的环保效果,现在政府不断提升节能减排的要求, 许多民营企业都有需求。”龙剑说,他最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跑燃机项目,相信“今年应该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唯一让龙剑有点遗憾的是,中国引进的是压水堆技术,日立在核电领域采用的是沸水堆技术,在中国尚没有该反应堆业绩。然而,从 能源安全的角度以及对于未来日立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龙剑很自信,“我相信有一天中国会引进沸水堆技术以及其他所有碳减排的相关技术,比如 CCS(碳捕捉技术)、绿色IT技术等等。”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