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分析的中国钼业企业发展策略探讨之二
对于经济叮持续发展是否真能实现的问题,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悲观主义及乐观主义两种论点,而在整合悲观主义及乐观主义论点基础上出现的“资源诅咒”命题往往受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Dasgupta和Heal研究表明,当时间趋向无穷时,效用函数最后会趋向于零,这样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未来是悲观的。而在《可耗尽资源的经济学》一文中,哈罗德·霍特林提出在最优的耗竭条件下,资源的价格与开采成本之差(所谓的租)的增长率等于其他资产的利息率。最终,由于租金的上涨和开采成本的增加,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并导致矿产品的需求下降。按照最优的耗竭率,资源将在需求下降到零时完全耗尽,生产也就因此完全停止。
与此不同,Stiglitz认为,技术进步够大的话,可以抵消资源耗竭的效果。技术进步越大,平衡增长率越高。Solow研究表明,如果忽略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虽然资源流量会下降,但生产会通过一个资本积聚路径得到一个固定的消费。新古典增长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这是其缺陷。内生增长理论自罗默和卢卡斯的开创性贡献以后,对自然资源研究也有一定进展,其结论与新古典理论基本相,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或者说智力资本的积累)都会使经济达到最优的平衡增长路径。Philippe Aghion和Amold M. Howitt认为经济增长是由一系 列随机的质量改进(垂直创新)带来的。工业创新将带来知识积累,这种过程有熊彼特( Schumpeter) 提出的“创造性毁灭”( Creative Destruction)特征,即新技术的产生会使旧的技术落后、淘汰,他们由此构造了一种“纵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
在这两种论点的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着眼于资源丰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Auty在研究资源输出国经济发展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 Resource Curse),认为对一些国家而言丰裕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其后,他 又将资源根据地理分布分为集中型资源(Point Rer-source)和扩散型资源(Diffuse Resource)。Sachs和Wamer以95个发展中国家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国内学者林振山等则将资源要素引进生产函数,构建三元函数区域增长模式,提出资源指数越小越有利于区域资本的积累与社会生产总量的增加。徐康宁等以区域为比较样本,研究了中国各省区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资源丰度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检验,证明“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内地层面同样成立。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Metton Solow、William D.Nordhaus与英国可持续性发展专家Eric Neumayer则提出了化解“资源诅咒”命题之途。他们认为在讨论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是否存在约束问题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和相对价格克服稀缺的能力,换言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若一种资源是稀缺的,市场机制(体现为价格)则将有4种交互作用:另一种资源对该资源的替代,需求从该资源密集的产业转移;价格上升推动勘探、开采、回收,其后该资源价格将下降,显示为经济稀缺性的缓解;人造资本替代;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单位产量的资源投入,同时技术进步也可降低开采成本或开采低品位矿藏。一言以蔽之,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突破资源制约障碍,是钼业企业策略核心之所在。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