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工作者表示,下一代锂电材料在生产时可以适当混入微量氧空位缺陷态氧化钨纳米颗粒,使所制备出来的新型蓄电池有更加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可以应用于环境较为苛刻的场所,如极地考察区、冬季的北方等等。
温度是动力锂电池最怕的一个因素。温度如果过高,会破坏电池内的化学平衡,产生副反应,另外还会加快锂电材料性能的退化,大幅度缩短循环寿命;而当温度过低时,电解液的粘度会降低,导电性减弱,活性物质的活性也会下降,使之浓度差变大,极化增强,电池充电提前终止。更为糟糕的是,锂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扩散速度会变得更慢,减弱了锂离子的接受能力,更多的离子游离在负极表面,易形成锂枝晶,减少带电锂离子数量,进而缩短了电池的储能寿命。
得益于缺陷态氧化钨电极材料的出现,极为有可能缓解该问题,增大可充电电池的抗温能力。
业内人员透露,目前有研究者已设计出一类具有精准可控氧空位缺陷态氧化钨纳米结构。其氧空位缺陷的构筑,能够促进了光生电子从氧化物催化剂向氧分子的高效转移。此外,缺陷态的出现大幅度扩宽了光催化剂的吸光范围,使氧化钨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宽谱范围内俘获太阳能。因此,缺陷态氧化钨纳米颗粒作为锂电材料的成分,可以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使电池更不怕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