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负极材料制备过程中,可以向其中添加微量的纳米黄色氧化钨颗粒,使所生产的锂电池拥有较多的功能,如变色能力,适为电动飞机提供机械能。
电动飞机发展历程
1957年,世界第一架电动飞机,“无线电皇后”号在英国试飞成功,使用永磁电动机和银锌电池驱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模型飞机开始陆续试飞。
200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研制的无线能量传输电动飞机在室内试飞成功。
2009年,世界首架利用燃料电池驱动的载人驾驶飞机在德国汉堡升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10年,欧洲航宇集团公司锂电池飞机Cri-Cri在巴黎Le Bourget机场正式进行首飞。
2010年,瑞士的“阳光动力"(Solar Impulse)”号首次成功试飞,并完成26h昼夜飞行,证明了昼夜飞行的可行性。2012年,瑞士一架载人太阳能飞机首次尝试从瑞士到摩洛哥的洲际飞行,全程使用太阳能动力。
2017年TED大会上,贝尔直升机、Uber、空客等等都宣布了自己的电动飞机计划。
由此可见,世界上已经完成研制的电动飞机多数属于实验性质的试用品,包括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飞机。然而,它们为什么只有发展到试验品,而未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呢?这大部分原因指向蓄电池。
为了使锂电池能更好地应用于电动飞机上,业界人员提出电极材料应用具有电致变色和光致效应的纳米黄色氧化钨颗粒作为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