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将继续引领铜价
今年以来,在国内积极的刺激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工业金属的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而全球基本金属价格也在中国金属的强劲消费以及国储收储的带动下进一步上扬。据统计,LME基本金属价格自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逐步反弹,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铜,大幅上涨近70%,成为金属反弹急先锋;次之为铅、锌和锡,其反弹幅度分别为52%、34%和11%;铝则微跌3%。从上周开始,伦铜和沪铜都在近期高位展开宽幅震荡,同时成交放大,表明目前期铜市场多空的分歧非常巨大。
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期铜市场的多空分歧仅仅是铜价上涨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在预期铜库存将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铜价涨势并未结束。LME铜库存不断下降,缘于中国铜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上周三(4月15日),LME期铜库存下降1.16万吨,创出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降幅,16 日,该交易所铜库存进一步下降5200吨,使得库存总量降至47.52万吨,创出今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库存的下降对铜价将形成较大支撑。
与此同时,16日,在库存减少5200吨的情况下,LME铜库存注销仓单却增加了8000多吨,至6.6万吨,创出2004年下半年来的新高。注销仓单的增加,表示有更多的铜将从仓库中流出。有分析师认为,这表明全球铜需求有了较大的改善,而这些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就铜价而言,库存的减少意味着压力的释放, 因此铜价仍然将维持强势。
中国铜进口量的大幅增长,是LME铜库存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海关初步数据显示,3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总进口达374957吨,市场预计3月精炼铜进口量为30万~32万吨。而今年1、2月份中国精炼铜进口量分别为18万吨和27万吨。麦格理银行近期的报告指出,来自现货市场的信息显示,4月中国铜进口量将更高,5月也可能保持强劲,如果废铜进口持续攀升并且补库没有结束,进口将创最高位。由于“中国需求”的存在,因此市场对于LME铜库存继续下降持乐观的预期。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有趋稳迹象从宏观领先指标和部分同步指标分析,我国经济已经基本趋稳,尽管复苏之路仍将充满波折,但最坏的时刻即将过去。
国内工业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强劲反弹,由2月份的49.0升至 52.4,连续3个月出现回升,并自去年9月份以来首次升至50上方,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总体扩张趋势。工业增加值的回升也暗示工业制造业困境缓解, 1~2月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3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发电量跌幅收窄也暗示经济已经触底,今年3月份全国用电量同比下降1.4%,这比1~2月用电量数据同比下降4.4%减少许多。用电量数据能准确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从3月份用电量数据来看,工业经济探底回升势头已现。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与上季度相比回落1.4点,但降幅明显收窄。
而一季度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反去年四季度大幅回落29.2点的态势,提高6.5点至101.1,重新回到景气临界线即100点以上。还有,激增的信贷数据可成支撑中国经济回暖的一大亮点;汽车行业和房地产业经济回暖迹象也越发明显。收储促使铜市演绎别样行情今年以来,市场上不断爆出中国国储收储铜的消息,其中绝大多数在海外收购。“中国因素”以及国储收储是目前基本金属价格尤其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美日欧经济下滑、需求疲弱之时,其重要性尤其突出。尽管国内铜进口强劲,但现货市场上流通的精炼铜很少,进口铜大多流入国储仓库。
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周报可以看出。截至4月10日当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小计即交割仓库的库存量为18766吨,而2月份精炼铜进口27.0948万吨,其中差额25万吨以上。而2月份国内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18.4%至32万吨,精铜供应总量达到近60万吨,现货商和贸易商手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库存,初步估计至少有10万到20万吨进入国储仓库。今年以来出现的此轮铜价大涨的行情,虽然有传统消费旺季的因素在里头,但中国国储收储当是功不可没。由于全球经济触底迹象明显,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各国经济数据部分回暖,大宗商品率先反映和消化后期的经济走势,期铜尤其对宏观经济敏感,引领了商品的上涨。后市铜价强势能否持续在于,一是国内下游加工企业订单能否维持3月份的水平,以及实体经济复苏是否真正走上了正轨;二是废铜供应和铜矿供应偏紧能否改善。
不过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和国家政策刺激看,下游订单不会再次锐减,而废铜收购目前已经很饱和,废铜供应也难以保证,而随着铜价的回升,铜矿商开工率也会上升,但矿石品位下降在未来将继续制约精铜产量。总之,目前经济正在逐步进入复苏的轨道,而铜价进入相对高位,铜冶炼商恢复产能意愿强烈,后市期铜很难重现大幅度下跌的行情。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