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
新闻首页国际资讯国内资讯会员新闻钨业新闻统计数据粉末冶金钨军事与核能信息服务供应求购
作者:钼制品生产商、供应商-厦门中钨在线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更新时间:2013-9-5 14:57:46

解析PX项目为何难落地

中钨在线新闻网-钨新闻

 PX项目为何难落地

  PX项目继在厦门、大连、宁波引发公众抗争后,再次在昆明、彭州等地遭到公众抵制。无独有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也曾在广州、北京、江苏等省市引发公众抗议风波。这些项目能直接或间接地拉动地区GDP增长,增加社会福利,如大连PX项目总投资600余亿元,年产值约260亿元,年纳税20亿元,但为什么会屡屡引发公众强烈的抗争、抵制和反对?

  解环境焦虑症可有良方

  PX项目一上马,公众就上街;公众一上街,政府就紧张。其实,与群体性事件本身比起来,事件折射出的公众的社会焦虑、环境焦虑,更应引起高度警惕。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雾霾锁城,挥之不去,河流、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事件频频曝光,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公众的神经变得极度敏感和脆弱。为了维护自身健康,公众不再允许周边增添新的风险源,哪怕已经被证明发生风险的几率很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围绕一个建设项目,往往会有各方利益交织、碰撞、博弈。在单向度的决策思维下,决策过程不透明,难免引发猜测、质疑、担忧,甚至反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项目下马式”的处理方式,又无意中从侧面“印证”了公众的担忧。久而久之,公众的环境焦虑不仅没有得到纾解,反而加剧,环境焦虑症发展成了环境焦虑并发症。

  随之而来的,是公众对决策机构的不满、对项目的担忧、对污染的恐惧。面对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公众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再做“沉默的大多数”,尝试着用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能引起决策机构充分警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于是就有了在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等地发生的群众上街“散步”。

  其实,不仅是PX项目,对于钼铜、排污管道等其他项目建设,公众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焦虑情绪。这些事件都直接传递出这样一个明确信息: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公众的环境焦虑已经不再处于蛰伏状态,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发散、蔓延、强化。一旦长时间得不到纾解,就会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很显然,地方政府接收到了这样的信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也在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尽快平息舆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少地方政府很快就宣布项目下马,有的还决定“永不再建”。即使是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总额巨大,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但客观地讲,这些地方政府尚未读懂公众的环境焦虑,至少没有完全读懂,自然也开不出什么解决的良方。实践证明,“项目下马式”的纾解方式,暂时可能奏效,但绝非长远之计。

  焦虑的背后,是公众对环保等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诉求表达和期待表征。对那些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的建设项目,决策部门很有必要摒弃关门决策的惯性思维,以更开放的心态保障公众参与,以更理性的心态直面公众质疑,以更包容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这是纾解公民环境焦虑的必经之路。

  环境焦虑虽是环境问题日积月累发作的宿疾,但纾解公众环境焦虑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是重构社会信任的过程,不妨把三者结合起来,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从当下努力,为时未晚。

  如何挽回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PX成了公众眼中污染、致癌的象征符号。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PX并非传言所描述的那般可怕。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都有成熟的经验和先例,工厂和居民区相距不远也能相安无事。

  可尽管当地政府百般释疑、专家千般解惑,公众就是不相信。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你为什么反对PX项目?大部分网友选择了“政府做这个项目肯定没安好心”。看似荒唐的理由,背后反映出的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地方政府陷入了信任危机。

  实际上,不光是PX项目,像什邡的钼铜项目、南通的排海工程等,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很困惑,说我们听证会也开了,公示公告也发了,该走的程序一个没少,为何公众还是不信任?这些地方搞错了一个逻辑,并不是说为了项目落地而进行这样一套程序,而是进行这样一套程序以决定项目是否落地。

  在错误逻辑的引导下,不少地方走过弯路。比如说,有的地方,公示信息专挑周末、节假日这些时机,意在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以期快速通过。而且有的公示信息极其简略,一句“项目经过最严格审查审核,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就算信息公开。这种仅有判断、毫无细节的信息无疑是缺乏说服力的。公众不仅不会接受,反而更会觉得背后有隐情。

  还有的地方,把听证会开成了“通知会”、“告知会”,实际上在听证会之前已经做好了决定,听证会无非就是履行个程序。更有甚者,不是在听证代表上做手脚,就是在听证会程序上设置障碍。类似于这样的听证会已经失去了意义,代表不了真正的民意。

  矛盾暂时掩盖了,貌似一派和谐,却为将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似进实退。民意是捂不住也盖不住的,正常渠道走不通,公众总要找机会发泄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地方群众“散步”抵制的行为,导致项目最终停建或流产,政府“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众激烈表达的背后,实际上是未被听取的民意、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

  《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对政府的诚信问题有过经典的评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地方政府要从中有所警醒和借鉴,努力挽回和提升政府公信力。

  信任源于信息公开、有效沟通,信任源于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地方政府应该从一次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而不是一次次重蹈覆辙,陷入“一拍脑袋就上”、“一闹腾就停”的尴尬循环。

  这个盒子能变透明吗

  玩过摸盒子游戏吗?在不透明的盒子里,一只兔子也可能把人吓得尖叫。但如果将盒子换成玻璃的,能够看到盒子里的东西,就没有人会害怕了。

  同样的情况如今也出现在新建项目上马时。几年来,公众对PX项目的恐慌正是那个不透明的盒子造成的。这个不透明盒子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在项目建设前公众没有获得充分的信息和足够的参与,另一方面则是公众担忧项目建成后的安全运行。

  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对PX项目威胁人体健康的担忧在没有得到正面纾解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逐步放大,演变成恐慌,直到“谈PX项目而色变”。

  类似“谈XX而色变”的症状,这几年频繁出现:“谈垃圾焚烧而色变”、“谈化工厂而色变”等。即使政府、企业、专家不遗余力地在媒体上解释说明,公众也毫不买账。项目建在居民周边,关系着居民的切身利益,谁也不愿意在自己身边放一个不了解的环境隐患。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厦门PX项目、彭州PX项目等都在这种恐慌中发酵并最终引起矛盾激化。

  解决的方法是有的,不妨把盒子换成透明的,让公众充分了解,让公众亲身体验,让公众参与监督。尤其在当前,很多安全监管工作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监控机制,加之政府监管常常难以奏效,公众参与和第三方监管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台北的北投垃圾焚化厂在这一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公众可以随时走入工厂,察看工艺流程;焚化厂每两个月要把运行状态的各个指标公开上网,市民可以质询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情况;台北市环保局在垃圾倾泻平台上设置了录像设备,并连接网络,市民可以随时上网监督;环保部门每年也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突击检测。

  认识了、了解了,恐惧自然会消除;参与了、监督了,担忧自然会减少。企业与公众并不是天生的敌对双方。对于公众与企业之间的坚冰,有专家指出,应尽快建立由当地居民、人大代表、中立的研究机构、环保NGO、媒体等组成的第三方监督制度,形成政府、企业、第三方监管、居民监督的良性互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打破坚冰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多方努力,需要把PX项目阳光化,让公众能够监督项目环保审批、建设、运行的全过程。

  何不以利益换利益

  厦门、大连、宁波、彭州、昆明,PX项目落地为何屡屡受挫?有人疑惑,为什么以前上个重污染项目都比较容易,现在连上个环评已通过的项目,都会遭到公众反对,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呢?

  回顾几十年来公众对工业项目的态度变化不难发现,现在一些环境敏感项目难落地,一方面和公众环境意识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公众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相关。

  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人尚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阶段,公众最想获得的利益就是提高经济收入,不用再为吃穿用发愁。上工业项目往往可以迅速带来经济利益,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公众可以获得的利益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仅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很少会有人反对,就连个体开的“十五小”企业也是遍地开花。

  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公众逐步开始关注环境质量,对环境利益有了更高诉求。

  不管是PX项目还是其他项目,只要落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政绩。但公众可以获得什么呢?企业附近的居民可以得到有限的赔偿,当地其他居民几乎什么都得不到,而且还要承担不可预知的环境风险。政府和企业获利,公众的利益却受损,这样的买卖公众自然不愿意做。

  除了环境利益,公众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教育、公共服务等需求,而且这样的需求同样迫切。想从PX项目中获取利益,何不先满足公众的利益诉求,尝试以利益换利益呢?

  台湾也曾经历过公众环保抗争阶段,最终消除“民愤”的方式是项目建设方实施的“环保回馈”,例如,设立公园、图书馆、运动中心、温水游泳池等,供附近居民免费(或打折)使用,还有给予奖学金等措施。宜兰县的白米社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白米社区周边集结了矿石加工厂、水泥厂和油库,曾是全台湾落尘量最大的地方。在政府协助下,小区与水泥厂签订了环保协议书,设定“环保回馈”的相关规定。小区除了运用水泥厂提供的回馈金外,还可以申请各项小额补助,不仅把环境弄好了,当地湿地也保护得很好。

  但是,如何让项目建设方给予公众“环保回馈”?地方政府应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地方政府应当与公众真正站在一起,想公众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让公众可以获得的综合利益最大化。公众的利益诉求解决了,原本令人讨厌的项目也许就不再讨厌,项目上马问题没准就迎刃而解了。

 

  

钼制品生产商、供应商: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详情查阅:http://www.chinatungsten.com

订购电话:0592-5129696短信咨询:15880262591

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钨图片网站:http://image.chinatungsten.com

钨视频网站:http://v.chinatungsten.com

钨新闻、价格手机网站,3G版:http://3g.chinatungsten.com

 
  • 上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jiang    责任编辑:jiang 
  • 下一篇文章:
  • 阅读量: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25号3楼;邮编:361008
    电话:0592-5129696,0592-5129595;传真:0592-5129797;Email:sales@chinatungsten.com
    主办单位:中国钨业协会 厦门中钨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闽B2-20090025 闽ICP备05002525号
    Copyright © 1997 - 2015 中国钨业新闻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