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协同优势 精工钢构“切入”光伏建筑一体化
光伏业的“寒冬”对应用终端而言是极佳的切入点。作为钢结构行业龙头企业,精工钢构正由钢结构建造商向钢结构建筑集成商转型,光伏建筑一体化是该战略的重要“抓手”。昨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光伏建筑一体化将年均贡献约15%的利润。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的认识及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董事长方朝阳昨日购入112.8万股,并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以合计不低于2000万元增持公司股票。
据此前公告,精工钢构拟公开增发不超过825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9.7亿元,最大亮点是投资额4.31亿元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指将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复合在一起,实现在建筑物的表面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发电系统,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德国,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方式的装机容量占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
放眼国内,虽有部分建筑总承包企业、幕墙企业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但尚未出现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强势企业,故外界对精工钢构的大跨度转型也存疑虑。
“实际上,我们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考察、筹备早在3年多前就开始了。”精工钢构建筑事业部总经理徐国军对记者说,2011年是公司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落地之年。年初,精工钢构以7000万美元收购金属屋面、墙面维护系统领军企业亚洲建筑,后者拥有上海精锐84.64%股权。其后,公司又从中建信手中受让上海精锐所持的剩余15.36%股权,实现了对上海精锐的全资控股。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引进在光伏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专家,组建专业的光伏设计、管理及施工团队,形成可产业化应用的光伏建筑一体化整体技术方案,并已积极开拓市场。
“目前,上海精锐已获得约6兆瓦的BIPV项目订单,并有多个项目在跟踪。”徐国军透露,上海精锐正在申报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预计2012年初可获批,届时精工钢构将成为国内首家囊括建筑和电力总承包资质的企业。
精工钢构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高起点,倚赖的正是其在钢结构领域的优势和资源。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所做的建筑钢结构产值排名,2006年至2010年,精工钢构已连续五年位居行业榜首,累积了雄厚的核心技术优势和中高端客户资源。“光伏建筑一体化最适合应用于具有大面积屋顶的公共设施如会展中心、机场航站楼等,以及大型工业企业厂房,这恰好是精工钢构的目标客户群。”徐国军表示,目前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分属建筑和光伏两个项目招标,技术衔接、成本控制等无法做到最佳,且易导致责任认定问题,一旦两者合二为一,技术、成本及责任分工等方面均可得到有效改善。
一言蔽之,精工钢构在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新型金属围护系统等领域的品牌优势,及公司在设计研发方面的优势和集成管理经验,将使精工钢构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形成难以模仿的竞争力。正是依托这种独有的优势,精工钢构已与多家上游光伏企业及下游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精工钢构涉足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大背景,是光伏应用的浓厚政策氛围和广阔发展前景。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总量达到15GW,2020年达50GW,未来5年建筑光伏年均市场规模逾100亿元。另外,“金太阳工程”、光伏上网电价的统一以及自2012年起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组合拳”,将使光伏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补贴。2011年初以来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跳水”,更使得终端应用的投资成本明显降低。
从精工钢构的利润构成看,在传统钢构主业稳定提升的基础上,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盈利点。据测算,精工钢构光伏建筑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5.6%(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17年,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年均将贡献约15%的利润额。
资料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精工钢构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59.3%。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