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稀土 光复中国光伏
中国的光伏产业状况与几年前的中国稀土产业状况十分相似。稀土又称“工业味精”、“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二十一世纪的黄金”等,从这些别称上,可以看出稀土对现代工业有多么重要。中国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多、品种最全的稀土资源,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对中国的恩赐。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战略规划和统筹安排,往往形成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乡镇企业、私人多头参与开发的混乱局面,资源浪费极大。同时,过于分散的格局和现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监管体系,也为不少稀土企业违规运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加上企业之间缺乏信任,使得中国稀土企业在对外报价时往往竞相杀价。据统计,稀土价格低迷时,国内稀土企业的利润率普遍只有1%~5%。在这种艰难困境的逼迫下,稀土企业为了生存,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开采更多的稀土,然后以更薄利的方式销出去。于是,中国的稀土总储量直线下降,而在这个过程中,得利最大的当然是国外买家。光伏产业是集新能源和新材料于一身的新兴产业。近几年国内光伏产业在新能源政策拉动和国际市场刺激下一哄而上、大量投入导致产能猛增。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光伏的主要供应商。国内的光伏产品98%都是出口到海外,国内只占2%的需求。国外的贸易环境恶化很容易导致国内光伏企业之间竞相压价出口,结果是自相残杀、一损俱损。美国借机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开展双反调查,更使中国光伏产业寒流席卷、雪上加霜。
中国光伏产业也应当学习中国稀土产业打好稀土保卫战的成功经验。掌握着珍贵的稀土资源,却任人贱价宰割,本质是因为我们没有现代企业观念,是我们落后的产业化意识、唯利是图的小产业思想在贱卖我们珍贵的稀土。由于产业集中度偏低,龙头企业不多,且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使中国稀土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从而导致中国稀土行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为改变中国稀土行业“小、散、乱、差”的痼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为了在稀土上谋求更大的话语权,中国政府采取了限制出口配额的政策,这一政策如同釜底抽薪般阻断了外资在中国直接批量采购稀土的供应链。国家对外资进入稀土行业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企业准入门槛,对于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参股等形式对稀土进行开采的行为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护稀土的开采和利用,避免中国稀土行业从上游到下游都落入外资囊中。 随着国家对稀土出口政策的收紧,许多稀土元素的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2010年9月的稀土报价与2009年9月相比,已经翻倍。而在商务部官员表态2011年还将进一步减少出口配额后,稀土的价格已达到历年最高点。中国的光伏产业必须借鉴稀土保卫战的成功经验,由国家出面加强行业整合和出口控制,通过扩大内需、产业整合和出口控制,让光伏产业走出低谷、重见光明。打好光伏保卫战是中国实施新能源战略和新材料战略等新兴产业战略的一个重要战役。
中国光伏产业应当学习稀土行业通过加强行业整合和强化行业管理转危为安。纵观中国没有话语权的相关行业,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一个现实,那就是在这些行业中,都存在着管理缺位和混乱的因素。我国稀土分离企业有100多家,产能大大超过国际市场需求,因此,在稀土国际交易中时常发生中国企业窝里斗的情况,从而让西方国家得利,掌控了定价权。中国稀土产业也曾经自相残杀、危机四伏。稀土产业通过整合与重组,通过兼并、联合等重组方式,构建若干大型企业集团,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彻底根除盲目生产和无序出口的混乱局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控制出口,从而保护宝贵的稀土资源。光伏产业要学习稀土产业加强行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发起全产业链的整合,调动起金融、物流、生产、贸易的多个环节,协调各大企业和进出口商的关系,建立进出口联盟,完善统一对外谈判机制,形成一致对外的合力,彻底扭转行业窝里斗,对外马蜂窝的松散状况。光伏产品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国家要尽快制定振兴国内光伏市场、抑制光伏外销的新能源战略。通过市场撬动、金融干预、行业整合和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改变国内光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与其让国外对我们的光伏产品出口搞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不如扩大光伏产品内需、控制光伏产品出口,提高光伏产品出口价格,打好新能源产业价格保卫战。也许有一天美国和欧洲会像到中国抢购稀土一样抢购中国的光伏产品。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