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稀土调查:私挖盗采难杜绝 环境修复难为继
下车、询问,盘查,然后才放行。
刚到江西省赣州市龙南矿区外,记者便感受到这里已是戒备森严。
“如果不是我们带你们来,根本进不去。”赣州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说。
“看,那就是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一走进龙南县足洞稀土矿区,龙南县环保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从山脚向山顶望去,整个山体千疮百孔,周围光秃秃一片。一根根白色的塑料管插入矿山内部,大山就像满身插满输液管的病人,气喘吁吁地躺在那里。而周围未开采的山体则郁郁葱葱,形成鲜明的对比。
环境污染该谁负责?
“按照赣州市的统一要求,这座年产约30吨稀土的矿点已断电停产,并禁止原料上山下山。”在足洞稀土矿区,龙南县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仓库里堆放的硫酸铵、碳酸铵等稀土生产原料已被清空,变压器已被卸走。车间外几个稀土浸矿池除了积水外,什么也没有。附近山上残留着的稀土作业管道全部被切断。
在矿区平地最显眼处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由于采矿工艺的局限性,造成稀土矿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严重。”
告示牌上写的是看得见的环境破坏,还有看不见的水体污染。据龙南县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只要一下雨,残留的化学药剂就会渗透进河里,导致河水氨氮严重超标。
因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这里仅仅是冰山一角。
今年4月,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人员深入信丰、龙南、定南、寻乌等地,对稀土污染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报告指出,赣州18个县(市、区)均存在稀土开采污染的情况,废弃稀土矿区有302个,尾砂(废土)累计积存量达1.91亿吨,毁坏土地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
据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去年10月,赣州市统一发文,要求所有稀土企业全部断电停产。同时把88本采矿证整合到赣州稀土集团公司名下,统一负责采矿权人的管理,以及稀土的营销、采购和买卖。
据上述人士介绍,目前,这一项目正委托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制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待通过环评后方可生产。
稀土开采企业已关闭停产,稀土加工企业状况如何?我们采访了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集稀土基础材料、功能材料和稀土应用开发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雪白的稀土氧化钇缓缓通过流水线进入产品桶。
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稀土开采关停是为了做大做强,稀土产品加工应用也应加大投入,他们公司的产品科研投入占总收入的3.12%,这在国内稀土行业算是比较高的,但和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私挖滥采还在继续?
稀土开采是否停止?还有没有私挖滥采现象?记者驱车前往距赣州市100多公里的信丰县安西镇热水村进行暗访。
汽车开到热水村村口,一辆越野车横在通往山上的路口。车上有3名彪形大汉佯装睡觉。我们只能下车步行。
经过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稀土在当地成了敏感词汇。记者进入热水村,只要提到稀土两字,村民无不讳莫如深,便是孩子,眼神里也带着一分警惕。
有一位中年村民告诉我们,这个村附近至少有四五个矿点在进行稀土开采,白天晚上都在生产。
“能不能带我们到矿点看看?”
“不能带你们进山。我是本村的村民,他们都认识我,会有麻烦的。”
在和我们交谈时,这位村民不时四下张望,唯恐被熟悉的人看到。
之后,这位村民蹲在路边悄悄地说:“之前他们给你指的是错路,你们已经走过了,要沿路往回返,看到路口沿右侧山路向上走就能找到。”
沿着这位村民指的方向,在山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之后,记者看到路边有污浊、浑黄的水缓缓流下。
路边一对夫妇正在接水管。记者问他们:“到山上还有多远?”
“到山上还有五六公里,你们上不去,半路上有人看守。”
继续前行,果然看到有一辆红色的摩托车停在山路中间,挡住了上山的去路。
在弯曲的山路上,我们不时看到有豪华越野车扬起长长的尘土开上开下,与周边破旧低矮的房屋格格不入。还有搭载塑料桶和编织袋的摩托车往来穿梭。
天气炎热,记者想用溪水洗把脸,一位村民制止说:“不能洗,有毒。”
这位村民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吃水都在小溪边挑水。现在这里的水因为污染不能吃了,只能到更远的地方挑水吃。
远眺群山,天是蓝的,山是绿的,但山顶却是光秃秃的。
当我们向赣州市有关部门求证稀土开采是否全部停下来时,有关部门称,赣州稀土漫山遍野分布,浅层,易开采,当地农民在山上挖一车土,加一些原料,在家里就可以浸出稀土元素。另外,很多矿山不仅偏远,甚至连像样的路都没有,偷采的人还专门安排了人放哨,很难抓到。
高额修复费用谁埋单?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最近表示,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380亿元的治理费用,是江西省稀土行业2010~2011年两年总利润的4倍多。江西省工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江西省稀土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493%。也就是说,2010年江西稀土行业利润只有约15亿元。
那么,谁来为高额的治理费用埋单?
据记者了解,尽管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对稀土矿山征收一定的环境保护费,但企业所上缴的费用,与380亿元相比,无疑只是九牛一毛。
据赣州市地矿局相关人士介绍,治理费用来自赣州市财政收入中的投入和国家部委及江西省的拨款。2005年~2011年底,各级部门累计投入1.928亿元,治理了16个废弃矿山项目。
记者看到,在龙南县足洞稀土矿区,一个投资800万元的综合治理项目正在进行,部分裸露的山体被装满泥土和草籽的沙袋覆盖,已初显嫩绿。
据介绍,正在修复的矿区有两种草籽,一种是美国进口的,复绿一亩需要8万~10万元,另外一种相对便宜,但每亩也要2万~3万元。
据这位人士透露,赣州市计划未来5年完成剩余全部废弃矿山复绿的基本表面治理,预计总投入费用缺口约26.39亿元。
2012年,赣州市向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申报了两个超过10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已经通过相关评审阶段,如果顺利,将获得1亿元治理政策扶持资金。
相对于380亿元的治理费用,这只是杯水车薪。巨大的资金缺口已成为稀土行业环境治理难以逾越的鸿沟。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