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力拓在华“合资”找矿保障资源供给
2011年11月28日 《国际金融报》
“中国现阶段仍是铁矿石的净进口国,矿商们铁矿石出口的最重要市场也在中国,所以,中国企业和矿商最终还是会维持较好的良性互动和商业合作。” 11月25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公司在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邮件中称,力拓与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的在华合资公司——中铝力拓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日前获得了工商注册,并将在中国正式开始业务活动,开展矿产勘探业务。 合资勘探公司的成立是中铝与力拓继决定共同开发西非的西芒杜铁矿石资源之后,又一项重要的合作项目。对此,力拓中国区总裁鲍谊安兴奋异常。“这标志着力拓与中铝的合作跨入了重要的里程碑。”新闻稿援引鲍谊安的话称,“合资公司能为双方创造宝贵机会,实现互惠互利”。 保障资源供给 从去年至今,中铝和力拓就一直在着力推进成立合资勘探公司的有关事宜。但直到今年6月,双方才签署了正式的合资勘探业务合同。5个月后,双方才又正式获得了工商注册。 力拓的新闻稿显示,在这家合资勘探公司中,中铝公司拥有51%的股权,力拓拥有49%的股权,总部设立在中国北京。 在新闻稿中,力拓还称,“中铝公司委任了三位董事,其中包括一位董事会主席,力拓委任了首席执行官和两位董事。”据目前公开的资料,合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寇安准,他曾在本月早些时候的矿业大会上对媒体表示,“合资公司的成立将使力拓更好地进入中国内地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另一位确定的人选是合资勘探公司董事长王东生,他在中铝的职务是中国铝业矿产资源公司总经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铝和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并不意外。一 方面,中铝目前是力拓的最大单一股东,持有力拓9%左右的股份,属于“自己人”,并一度离收购力拓仅有“一步之遥”;另一方面,在勘探和开采领域,力拓和 中铝都具有较为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工程技术服务,且作为资源央企的中铝对中国的资源情况异常熟悉,尤其在业务方面,中铝早就从传统的铝业拓展到了铜、煤炭、 稀土和铁矿石等其他资源领域,这也将与力拓形成互补之势。 鲍谊安也说,“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开发世界级资源的良好先天地质条件。”他说,力拓拥有一流的专业技能和宝贵的全球矿业经验,合资勘探公司将发挥双方专长,实现共同的目标。 “中铝力拓合资勘探公司的成立,是中铝力拓双方深化合作的一次重大行动。”王东生强调,成立合资勘探公司是中铝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是中铝响应国土资源部号召,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的一种尝试。 王东生说,合作公司将充分发挥中铝和力拓、中国和西方在资源勘查方面的综合优势,寻找世界一流的矿产资源,提升中国国内的资源保障供给能力。 先着力铜勘探 或许正是出于“提升中国国内资源保障供给能力”的考量,合资勘探公司首先就将着力点放在了铜资源上面。据分析师介绍,中国的铜矿大部分依靠进口,同时还大量进口精炼铜弥补国内产能的不足。数据也显示,今年10月,中国的铜进口量创下自2010年5月以来的单月最高量。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王丽新更是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作为关键的工业金属,全球铜资源面临着长期供应短缺的现实情况,因而“铜资源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国际铜研究小组、英国的商品研究机构(CRU)等发布的数据均显示,2012年前,全球铜供应难有较大增长,增长速度可能会保持在2.5%以下,但全球铜需求增速仍以每年3.3%的速度上涨。 但着力于铜资源只是合资勘探公司的一部分计划。力拓的新闻稿还透露,“计划在将来拓展到煤炭和钾肥。” 对此,分析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后两者同样是合资公司的明智之选。在煤炭领域,2009年,中国首次从煤炭净出口国变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需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在钾肥方面,中国这几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钾肥净进口国,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不完全掌握在国人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公开资料和力拓公布的新闻稿看,双方并没有谈到在铁矿石领域的勘探业务。 不过,这并不妨碍中铝和力拓在铁矿石业务上的合作——去年7月30日,中铝和力拓曾高调签署相关协议,合作开发位于非洲几内亚的“世界级铁矿”西芒杜项目。为了这个项目,双方同样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中铝占股47%,力拓占53%),并计划将铁矿石产品定向销往中国市场。另外在今年2月底,中铝还曾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中铝在连云港新陆桥码头举行首船进口铁矿石接船仪式”。 矿商均在行动 事实上,近期不仅有力拓与中铝的合资勘探公司引人关注,淡水河谷的中国项目也颇吸引人眼球。 最近有媒体援引青岛港权威人士的话称,“钢厂和中钢协的态度已经转变,淡水河谷和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就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合作洽谈正计划重新启动。”据了解,尽管分销中心曾被一些分析师所看好,但去年,在中国钢铁企业和中钢协的集体反对下,淡水河谷的中国分销中心计划一度遭到搁浅,但现在,该计划至少已“重现曙光”。 目前,惟一在中国没有项目的或许就是必和必拓了。但今年5月底,必和必拓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其正与北京大学等各方合作,赞助支持相关的培训项目,并为“培养、支持中国政府公务员职业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