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围绕“打造江西省‘一极四区’”创先争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江西赣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把赣州打造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色产业的聚集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等“一极四区”作为着力点,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江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紧抓特大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三个重点,充分发挥赣州是四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将赣州打造成中央苏区振兴的排头兵,江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坚持树立“山、水、城、人”和谐相处理念、优化 “一核二廊三圈”空间布局,科学规划中心城区;坚持建设“四路三桥二互通”通道网络和推进生态园林工程、城市备用水工程、“公交优先”工程、飞机场和铁路改扩建工程,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配套;坚持推进现代服务体系、金融交易市场、四省八市“三小时物流服务圈”等建设,繁荣城市服务业;坚持推进“三江两岸”亲水公园和滨水走廊、文化产业园、影视基地、智慧城市建设,培育城市文化,将赣州建设成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通过引导县(市、区)发现、挖掘、放大比较优势,找准招商兴县、产业兴县、全民创业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县(市、区)合作共建和利益共享机制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行市领导挂点帮扶、市直部门点对点服务、重大问题现场办公等方式,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力争有1至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中部10强,2至3个进入全省10强。坚持推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强化中心镇建设,实施城市带动式和农村突变式相结合的双向开发模式;抓好赣县储潭、南康三江等一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 做好资源文章,努力打造江西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好“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等资源文章,将赣州打造为江西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坚持做大做强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推动资源向产业后端深加工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配置,向高附加值的终端应用产品升级;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和绿色光源、稀土陶瓷材料,打造世界知名的稀土产业基地和钨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稀土、钨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强化与全国重要资源地、重点企业联合报价机制,提高话语权;建设稀土、钨工程研究院等一批研究中心,培育一批集开采、冶炼、深加工、科研、贸易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坚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集群,建设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专用永磁材料产业基地、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成立新能力源汽车企业联盟,引进国内外知名整车和零配件生产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主营业收入超千亿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坚持做大做强铜铝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建成2个废旧金属再利用园区,扶持江钨新型合金、逸豪实业、赣州铝业等项目建设,建成国内重要的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坚持做大做强脐橙及其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调优品种结构,建设赣南脐橙研究院、研究中心,完善果技研究、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国内10万人以上城市和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营销体系,将赣州打造成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脐橙之乡”。 描绘生态画卷,努力打造江西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坚持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描绘赣南生态画卷,将赣州打造为江西绿色发展的先行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强“三江”源头、中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治理与保护,抓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城市生态绿肺、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建设,加强道路、街巷、庭院等区域绿化美化,实现绿化无盲区、全覆盖;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等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破解废气、烟尘、噪声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模式;确保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坚持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培育发展林权交易市场,提升林业资源综合效益;推动生态效益评估、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章江、贡江、东江源头生态补偿、共建共享机制;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速生态产业集群化;合理规划设计园区生态产业链条,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园区;建立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县(市)转型发展;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审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发展模式。 奏响民生乐曲,努力打造江西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坚持全心全意办好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安危冷暖等方面的事情,奏响民生乐曲,让生活在赣州的人民更有主人感、归宿感和幸福感,将赣州打造成江西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实施“学有所教”工程,大力推进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科学调整教育网点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充满活力的教育;实施“业有所就”工程,落实各项扶持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创业一条街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发展与产业集群建设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实施“劳有所得”工程,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增长与物件水平挂钩机制,力促城乡居民收入每年大幅增加;实施“住有所居”工程,加快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改造棚户区、城乡危旧房、红军烈士遗属及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的土坯房,增加土地有效供应,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病有所医”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所以上“二甲”以上综合医院,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卫生院;实施“困有所济”工程,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保障和抚恤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实行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每年完成300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实施“民有所乐”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现市有“四馆”、县有“三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县(市、区)普遍建有“两厂一馆一池”,将文体设施建到千家万户;实施“老有所养”工程,推行社会保障、困难党员帮扶、五保户帮扶“一卡通”,发展红十字博爱事业,推进敬老院(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和谐平安”工程,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重大事项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踏实表率脚步,努力打造江西作风建设的模范区。坚持在继承苏区光荣传统、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上带好头,踏实表率脚步,再创新时期“第一等的工作”, 努力把赣州打造成江西作风建设的模范区。坚持以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为根本,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目标,构建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社会更和谐长效机制,深入扎实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自觉把根基植入群众,把血脉融入群众,把福祉带给群众。坚持以“文明、畅通、卫生、宜居”为目标,以“出长拳、使长劲、见实效”为要求,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深入开展城区、圩镇“治脏治乱治堵”工作,提升城乡社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坚持以“干事创业提速提质提效”为目标,以“学习为第一需要、团结为第一生命、作风为第一形象、落实为第一责任、创新为第一追求”为根本要求,以明查暗访为督查手段,深入开展机关干部“治庸治懒治散”活动,打造堪当重任、受人敬重党员干部队伍;坚持以“凝心聚力、勇创一流”为目标,以项目化推进为手段,深入开展“精心谋事、用心干事、专心成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据统计,2010年,赣州地区生产总值1119.7亿元,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钨、稀土和脐橙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4倍和1.2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9.4个百分点,达到42.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达74.3万。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