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产业管理更加规范
围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科学发展,2011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和鼓励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1月24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4月8日,环保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5月18日,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8月1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和《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还在制定中。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同时也将更有力地推动整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引导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圈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分布更加趋于合理。目前,中国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数量已超过30家,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再生资源进口和国内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产业的圈区化管理已逐步成为再生资源发展的主流。2011年,山东金升、重庆港桥、湖北谷城、广西梧州、河南长葛、江苏邳州等再生金属产业园和集散市场入选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发展层次。
在产业布局方面,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区域的优势进一步突显。在企业分布方面,广东和浙江地区已经有一部分企业考虑转移至安徽、江西、湖北等地,但由于上游原料及下游加工利用企业以及熟练的劳动力仍分布在沿海地带,目前虽然有部分产业转移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转移的现象。
三、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意愿强烈
在拆解方面,为数众多的企业开始以各种专用破碎机、铜米机、筛分机等机械设备替代人工操作,提高了装备自动化水平,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并有部分加工企业新建了先进的破碎分选系统设备。
在加工利用方面,再生铝领域的磁搅拌、蓄热燃烧技术得到更多应用,侧井炉、双室炉、循环泵也开始逐步推行;再生铜领域,国内自主研发的回转式精炼炉、竖平炉也开始投建及应用;再生铅领域,企业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短窑和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国产化设备得到应用,并有多个废铅酸蓄电池环境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建设。
除了国家政策引导的因素,企业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由此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实施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企业与资本市场互动加强
2011年,越来越多的再生金属企业开始筹备上市,积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发展。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受到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重视和关注,纷纷把具有成长性的再生金属企业作为投资目标。
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对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五、新兴交易方式体现出先进性
目前,国内已经有出现区域性的废金属电子交易平台,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宁波等地,还有一些区域正在筹建。这些电子交易平台以有色金属原料、半成品的储备及交易为核心。目前部分国外废料供货商也把供货信息在某些交易中心进行发布,建立废金属标准化、规范化的交易方式对于促进废金属市场秩序的规范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国内废料回收利用比例加大
2011年1-9月,国内废料回收利用同比增长明显。在再生铝企业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往几乎依赖进口废料,但近几年,部分企业在国内采购的废铝量已上升到40%以上。这一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国内废料回收体系的逐步建立,再加上圈区管理的强化,国内废料状况出现了实质性好转,国内废旧金属供应也逐渐趋于成熟。
七、重金属污染防治加速行业洗牌
今年以来,再生铅产业分布集中的重点区域如山东、江苏、河北、安徽等地陆续受到当地环保部门抽查,血铅事件再次引发环保焦点。2011年3月,国务院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11年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将铅蓄电池企业的整治作为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首要任务,对铅蓄电池行业企业彻底排查,全面整治环境违法问题。截止2011年7月,各地共排查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再生铅)企业1930家,其中,被取缔关闭583家、停产整治405家、停产610家。总体来看,关闭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在生产和在建的再生铅企业规模普遍较大,工艺技术比较先进,可以弥补关闭产能。这也基本符合未来再生铅行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各部门合力打击重金属污染,从客观上促进了再生金属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如浙江等地对其他非铅企业也进行了污染防控整治工作,取缔和关闭了许多污染情况严重的小型企业或作坊式生产,有利于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
钨制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