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采用新技术变“危废”为“普废”
24日,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污酸技改讨论会。该公司采用中南大学研发的先进生产工艺,将曾属于危险废物的污酸,实现了资源化处理。目前,已进入试运用阶段。 大冶有色冶炼厂冶炼处理后产生的杂质污酸,含有砷、铜等废弃物。一直以来通过国内普遍采用的“三段铁盐絮凝法”处理污酸,它的特点是成本低、技术简单,但处理效果不稳定,废渣存在二次污染。 2010年4月,大冶有色投资近亿元,启动含砷污酸改造项目,项目于今年4月底完工。该项目根据污酸特点,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污酸处理工艺,采用了中南大学研发的“沉淀转化法处理含砷污酸工业试验”技术与工艺。 “大冶有色是全国首家应用此项技术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全佳介绍,目前,该公司正在通过一期项目的中试应用,优化技术细节。中试完成后,这项技术将全面应用于污酸处理。届时,每天产生的污酸废渣,将从过去的2.5万吨锐减至2000吨,同时,废渣将不再是危险废物,而是普通垃圾。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