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产能释放 沪铝继续上行的阻力逐步增大
在结束了长达近半年的低迷行情后,沪铝主力1109合约从5月中下旬的16570元/吨开始发力上涨,一路冲高至17300元/吨,之后虽小幅回调,但在库存持续回落的推动下,投资者热情高涨,向上发起新一轮冲击,7月18日更是创出年内新高17720元/吨。看涨之声不绝于耳,乐观者更是预测沪铝年内将突破18000元/吨的高位,并有冲击19000元/吨的可能。目前支撑铝价走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将减少铝的供给;二是上调电价会提高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三是库存减少预示着下游需求的旺盛。但是通过走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西北电解铝生产厂商、上海现货贸易商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一带的下游加工企业,从一手调研资料入手,并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市场对支撑铝价走高的因素存在误解与高估,在略显狂热的市场氛围下,投资者应保持谨慎与理智。具体理由如下:
第三季度产能将集中释放
2011年以来,国家多次限制高耗能项目企业的拟建和扩建。4月中旬开始,工信部等九部委多次紧急叫停电解铝拟建项目,同时取消地方对电解铝行业的优惠政策。在控制各省及自治区电解铝产能的名单里,电解铝产能迅猛扩张的新疆等西部地区却未在明确限制之列。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得知,未实行限制的这部分“在建产能”约300万吨,涉及青铜峡、中青迈、新疆信发、霍煤鸿俊、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邹平高新铝电、甘肃东兴、宁夏锦宁铝镁新材料、中铝广西九家公司。第三季度,西部地区的在建产能将逐步开始转变为实际产能,电解铝行业将进入年内产能集中释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第三季度上述企业的总产能将超过100万吨,而工信部公告的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22家电解铝企业的总产能为61.86万吨,面对目前国内接近2000万吨的有效产能,落后产能减少的比例微乎其微,对改变供给过剩的作用可想而知。
成本支撑被放大
近期国内铝价一路走高,与市场预期铝生产成本或将提高密切相关,而市场的预期源于国家时隔一年半再度密集上调电价的政策。从目前市场反映看,铝价生产成本被严重高估。随着各大铝生产企业产业布局的西移及自备电厂的使用,铝锭的实际生产成本并未如市场预期般的高幅提升。中国铝业、焦作万方、中孚实业等企业,由于自备电厂比例较高,生产成本仅上扬1%—1.3%,而山东信发、河南神火等企业在我国西部相继建立起电铝一体化基地,有效降低了电力成本。
目前铝生产商电网均价在0.55元/度,而自备电价的成本大致为0.4元/度,综合来看,实际用电成本约为0.42元/度。因此,按当前电解铝的生产成本计算,每吨仍然存在着超过1500元的毛利润。铝生产市场属于进入门槛较低的完全竞争市场,在如此高额毛利润的驱使下,必然招致更多竞争者进入市场,因此产能的释放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从根本上封杀了铝价中长期的上升空间。
市场对下游需求存在误解
房地产和交通运输是电解铝消费的两大行业。在汽车消费遭遇瓶颈和国家坚持不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年内1000万套保障房和高铁、轻轨的建设被市场人士引为看多的重要依据。首先,从北京、重庆、辽宁、山西等省已经开工的保障房建设看,绝大部分保障房的门窗采用每平米便宜100元的塑钢门窗,而塑钢型材的成本70%以上都是PVC。其次,借用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世光的一句话:“列车厢体用铝材市场总量并不大,包括动车和地铁在内,一年不过10万吨。而且这种需求呈较强阶段性,年用量和年增长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因而保障房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于电解铝消费需求的拉动,可能只是市场的一厢情愿。
综上所述,随着电解铝产能的释放、自备电厂对成本的控制以及需求预期并非想象中乐观的影响下,沪铝后市继续上行的阻力正在逐步增大。铝价正处于17500/吨以上的相对高位区间运行,尤其是伦铝沪铝比价正在逐步放大,复杂多变的国内外金融形势不容乐观,资产价格下行风险在渐渐积聚。在目前期现基差不能进一步有效放大的前提下,建议投资者勿盲目追高,投资策略应以逢高卖出为主。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