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的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赣南钨矿功不可没!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起草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决议中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大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窃以为,这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拥有大量钨矿资源不无关系!
中央苏区是1929年至1935年间以江西瑞金为中心,辖有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和60多个县级红色苏维埃政权。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分别是以兴国、宁都为中心的江西省,以长汀为中心的福建省,以黎川为中心的闽赣省,以会昌为中心的粤赣省和以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省。中央苏区全盛时期总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从现在的行政区划来说,当时中央苏区管辖的范围包括江西、福建交界的30多个县。
当时赣南14个苏区县总人口约250万,青壮年50万,先后参加红军的有33万余人,且有60多万人支援前线。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中,赣南籍红军达五六万人,占中央红军总数的65%,有的县、区、乡的16岁至55岁的男子几乎都参加了红军。整个赣南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余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16。苏区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的衣食住行所需物资,以及中央红军作战物资都是由中央苏区人民提供。中央苏区比较稳定的人口约为300万,但是脱产人员就有30万人,平均每10人要供养一个脱产人员。当时苏区有这样一个宣传口号:把家里最后一尺布,把家里最后一口粮都奉献给苏维埃政府和红军。为了苏维埃政府、为了中央红军,中央苏区人民几乎倾其一切。
仅仅苏区人民节衣缩食尚不足以保证红军的生存与发展,原因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的是铁桶般的封锁严厉的制裁,使中央苏区的工农商业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特别是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围剿”失败以后,先后颁发的封锁条例不下10余种,明文封锁的主要物品是食盐、煤油、药材、布匹等,企图将红军和中央苏区“饿死”、“冻死”、“憋死”、“打死”。1932年后,国民党对靠近红区的白区实行计口售盐、售煤油,造成苏区的食盐尤其紧缺,贵的时候,一块大洋只能买到一个光洋本身重量七钱三厘的食盐,故有“盐顶七钱三”之说。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江西没有发现盐矿,所需食盐及医用盐靠外购解决(江西的盐矿是1970年6月发现的,之前江西无盐业)。当时苏区为了解决食盐问题,曾用红层中的膏盐层熬盐,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区缺盐问题。
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盐、药、布、枪枝弹药及财政问题,中央苏区便想到了赣南钨矿。由于钨矿砂是制造灯丝和武器的原料,又值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各国政府均将其作为战略物资高价收购,致使钨矿砂价格居高不下。
赣南-世界“钨都”。1907年,德国传教士邬利亨在大余县传教时,开始发现西华山有钨矿,当时只花500元钱就秘密地收买了矿权。当地民众发现后,纷纷起来保矿、护矿。经多方交涉,终于在1908年以1000元收回矿权,并集资开采。到1914年,大余县荡坪、洪水寨、漂塘、下垄,崇义县扬眉寺,全南县大吉山,定南县岿美山,上犹县中稍等地也相继发现有钨矿,并开始民采,由此揭开了赣州钨矿也是中国钨矿的开采历史。
1931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亲自组织钨矿砂的生产与经营,曾到于都县的铁山垅、盘古山,走访会挖掘钨矿的农民家庭,动员了500多工人,组成5个中队。1931年1月中旬,正式成立公营铁山垅钨矿,蔡云飞任钨矿经理。仁凤山也是钨矿产出之地,它位于会昌、安远、于都三县交界的大山区,最高的山海拔1200米。1922年,美、英、德、日相继扶持矿商资本家,在这里办公司,开矿收钨砂。1929年春,赣南特派员刘义顺、陈奇来这里面开展工运工作。1931年驻地红军离开后,8月30日,反动民团放火烧山,山上1000多工棚化为灰烬,矿工被迫离矿。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毛泽民亲自部署组织钨砂恢复生产工作,并解决矿工的实际生活问题。接着毛泽民又到上坪、庵前滩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先后恢复了上坪、庵前滩、吴山、蜈蚣山的钨砂生产。并在会昌县白鹅墟成立“白鹅洗砂厂”,将公营矿山自产及收购民窿的钨砂,集中在这里淘洗,加工成钨精矿,统一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1931年至1935年间,中央苏区共生产钨砂7890多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了620多万元的财富,换回大量的药品、食盐和武器,为粉碎敌人对苏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民党的封锁,钨矿砂不能公开销售,只能通过地下走私,以物易物。当时主要的走私渠道是通过南天王广东军阀陈济棠销售钨矿砂。这个胆大包天的南天王,不听蒋介石的招呼,擅自决定与红军做生意。陈济棠因此发了大财,中央苏区也换得了紧缺的食盐、药品、布匹和枪枝弹药,各得其所。
更为重要的是,第五次反“围剿”时,陈济棠很不积极,并与红军达成互不攻击协议,允许红军从广东借道突围,应该与因钨矿砂生意而经常有与陈济棠沟通协调的管道及感情的增进有关。
因此,在那样恶劣的白色恐怖下,中央苏区能够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赣南钨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