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整顿风暴重来:央地矛盾难平
成立“国家”级稀土矿区,收集地方采矿权,治理稀土开采污染,主管部门强势介入稀土乱局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首个“国家”级别稀土矿区的成立,触动了稀土行业的敏感神经。 2月10日,国土资源部宣布,在江西赣州设立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规划区涉及赣州7个县共计2534平方公里。此时,正值稀土专项整顿完成不久,中央将“收集地方采矿权,实现稀土行业集中格局”的传闻随之风起。 “首批稀土国家规划区并不涉及采矿权分配,只是在详细掌握规划区域内稀土资源的同时,做出科学可行的计划管理措施。”2月9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一位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说,“目前赣州稀土的采矿权仍归属赣州稀土矿业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稀土“矿权”的整顿就此停步。前述矿产开发管理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国家还将继续针对优势稀土资源划定国家规划区,下一批规划区可能落户湖南和广东。而新的“国家级”矿区,是否涉及采矿权“有待商榷”。 “虽然重新分配稀土采矿权与现行的法律有相悖之处,但(鉴于)南方稀土市场非理性的状态已经根深蒂固,以某种方式强势介入(矿权)并非不可取。”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该专家曾参与国土资源部2010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对中国稀土市场的情况颇为熟悉。
无奈之举 “收集地方采矿权,实现稀土行业集中格局”的思路,实为监管者的无奈之举。 2010年末,国土资源部完成了为期半年的稀土等矿产专项整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稀土市场的纷争重现。中央部委、央企、地方政府各有攻守,针对稀土的博弈仍在不断上演。 2011年1月,五矿集团宣布已完成对江西、湖南等地稀土冶炼加工企业的合并,公司年分离稀土达13600吨,五矿由此成为中国最大的稀土产品经营商,并开始加速推动其旗下的五矿稀土(赣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矿稀土”)的上市步伐。 1月19日,中铝集团注资广西有色集团的消息传出,双方合资开发广西境内的稀土资源已是公开的秘密。 2月初,江西在赣州设立“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试图摆脱央企、自力更生向稀土产业链下游延伸。 与此同时,散布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数百个县域的南方稀土行业,利益格局错综复杂。中央关于稀土市场的限产、配额等干预政策亦收效甚微。 中国市场乱局之下,国际稀土供应商则顺势加速布局稀土市场。1月28日,美国钼矿公司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书面采访时证实,该公司已经拿到复产批文,重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莫哈维沙漠芒廷山口稀土矿,该矿是中国之外全球最大的稀土矿藏。 “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但我们希望在未来2~3年内成为一家非常重要的(稀土)供应商。”美国钼矿公司在邮件中表示,该公司还将加速其位于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等地的稀土开采。
央地矛盾难平 随着稀土整合的推进,以中铝、五矿、中色为代表的“央企国家队”频繁在地方稀土市场跑马圈地,但地方政府对此并不买账。南方稀土重镇江西省,在这轮对抗中率先发难。 2010年年末,江西省开始筹划“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下称“江西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赣州虔东稀土集团、江西省龙钇重稀土材料公司等六家当地单位共同组建。 “从组成单位可以看出,省政府的主要目的是搭建省内(稀土)的产学研"联合舰队",摆脱央企的掌控,推动省区内稀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省政府对于央企进入江西只攫取稀土资源而不帮助地方向稀土下游产业链延伸的做法极度不满。 在政策层面,江西省政府已经开始“驱逐”涉足省内稀土的央企。 2010年3月,江西省引进中铝制衡此前在江西一家独大的五矿集团;2011年年初,赣州市将赣州红金稀土有限公司(下称“红金稀土”)列入该市支持IPO梯队企业之列,此举将以销纳红金稀土为主业的五矿稀土彻底架空,赣州驱赶五矿已是意图明显。 “江西的目标不仅要做(稀土)资源大省,还要做(稀土)产业大省。” 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江西拥有全国最丰富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由于五矿等央企只看重短期利益,使得全省的稀土产业多集中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上游业务。按照江西全省的规划,政府意图控制上游资源的同时,独立涉足下游深加工领域,以期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上述专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证实,虽然众多央企已经涉足江西稀土,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央企获得稀土采矿权。而在碰壁江西之后,五矿、中铝等央企也开始将“圈地”的目标放置于湖北、广西、广东等地。“今年江西与五矿的争夺会越发升级,而湖广(四省区)会是央企竞逐的新焦点。”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对央企跑马圈矿的行径颇为不屑。“央企的实力不是体现在获取多少资源,而是体现在(稀土)深加工、稀土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而在这一层面,各大央企并没有成熟的技术积累。 在地方与央企的博弈中,中央的政策明显倾向于央企。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资委主任王勇亦明确表态支持五矿、中铝等有实力的央企整合地方稀土资源。 “毫无疑问,南方稀土的混乱局面不会因为几次整顿而彻底好转。”前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土资源部已经研究过稀土矿权改革的一揽子方案,未来不排除改革矿权以有效推进稀土资源整合。
产业升级 新一轮稀土整顿山雨欲来,而稀土开采中的污染问题,也将成为治理新政的重要一环。 和跑马圈矿、过度开采等问题相比,稀土开采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中国目前大量采用的池浸公益等粗犷式稀土开采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亦愈来愈显现。 “(中国)很多稀土矿仍采用浸泡式开采,这是在复制芒廷山口(稀土矿)的灾难。”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一位参与芒廷山口稀土矿开采的工程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该矿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场,上世纪90年代末,芒廷山口稀土矿发生严重的管道泄漏事故,大量放射性液体流入附近的城镇和沙漠,由此展开的清洁行动所费高达20多亿美元。 “并非所有的溶液都能得到回收,而未充分回收和部分化学品则直接渗入地下或排入矿区周围的农田林地。”该专家表示,中国稀土矿区近60%的土壤已经板结荒化,复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稀土学会的资料显示,池浸工艺相当于“搬山运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需破坏200平方米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 地表土,消耗1201~2001吨矿石,产生尾矿1200~2000吨,沙化土地约1亩,年造成水土流失1200立方米。 基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和浪费,业内专家一直呼吁禁用池浸工艺,推广使用回收率较高的堆浸工业和原地浸矿工艺,但鉴于池浸工艺价格低廉,国内稀土企业尤其是中小稀土企业使用率颇高。 赣州市副市长刘琮介绍,赣州市直至2003年才全面停止了资源回收率不到50%的池浸工艺,2007年停止回收率不到70%的堆浸工艺,目前还在积极探索采用回收率在80%以上的原地浸矿工艺。 虽然中国稀土开采工艺不断改进,但其对环境开采造成的破坏并未彻底根除。2010年年初,《纽约时报》一篇题为《有利于地球的元素被毁灭性开采》的文章介绍,广东省河源市古云村因稀土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村里的土地呈棕红色,而矿山下的土地更是寸草不生。 值得庆幸的是,《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将在年内出台。不过,在参与起草该标准的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小卫看来,此举可能将国内稀土工业的环保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稀土价格也将不可避免地随新一轮的治理而走高。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