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世界经济的主要挑战
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情况整体好于预期,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各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5%,已经接近危机前的水平,国际贸易和 全球直接投资也将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是,此次危机暴露了世界经济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和制度性的,很难使用宏观经济 政策进行总量解决。
失衡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失衡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资本异常流动,扭曲世界增长的市场基础,迫使各国再次以危机的形式实现“再平衡”。
一是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继续存在。尽管危机后美国储蓄率有所上升,但“消费大于生产、进口大于出口”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同时,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增加了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了对国外市场的需求。
二是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顺差将继续存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需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为庞大的外汇储备,从而需要较快的出口增长和较大的贸易顺差。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这种“顺差偏好”可能存在于整个赶超过程。
三是发展中国家高储蓄与发达国家低储蓄的格局将继续存在,这一格局是全球失衡的重要原因,也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要素禀赋、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是目前国际分工格局将继续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来降低生产成本,制造业大量外移,产业链延伸到世界各地,国 内主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种情况造成发达国家的进口依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成为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全球生产制造基地和各类制成 品的出口基地,贸易顺差扩大。在这次危机中,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得以保存,发展中经济体在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短期内目前的国际 分工格局不可能发生根本性逆转。
全球金融危机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大势所趋,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不会逆转。但是,在未来五年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还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美元仍然是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特里芬悖论”仍然存在。
未来五年,欧元还要经受进一步的考验。欧元区经济在此次危机中受到重创,欧债危机阻碍了其复苏进程。更重要的是,此次危机暴露出欧元的根本缺陷:一方面欧 元区17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操作得不到财政政策的配合,陷入危机的 国家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未来五年,日元还无法担当主要储备货币的职责。日本银行预测,日本的通货紧缩情况可能持续到2012年3月。
其实,“特里芬悖论”不仅是美元的悖论,也是所有主权货币的悖论,甚至也是“超主权货币”的悖论。因为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要充当世界货币都无法逃脱这 一两难选择——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即使作为超主权货币的欧元一旦成为世界货币,欧洲中央银行也会与美联储一样面 临“特里芬困境”。
在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将走出衰退,完成复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问题是,世界将用什么来引领下一个增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历了两个增 长周期:第一个增长周期是20世纪90年代,带动这次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互联网革命,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使世 界经济在将近10年的时间内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第二个增长周期是从2002年到2008年,由于科技创新可遇不可求,一些发达国家选择了“房地产市 场+证券化”作为增长引擎。尽管在这一轮增长中,世界经济增长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但由于缺少实体经济层面的增长力量,最后 被迫以危机形式结束了这一周期。 下一个增长周期即将开始,世界将用什么来引领新的增长周期?有可能是新能源,也有可能是生物革命,或者其他科学发明和科技创新。问题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之后,随着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变化,各国金融业纷纷回归传统银行业务,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是否还有动力给那些高投入、高风险的科技创新以投 融资支持?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