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宏观经济预期分歧:二次探底隐忧仍存
中国经济再次以看起来漂亮的数据,结束了2010年。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备受瞩目的2010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3%,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到了3.3%。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与消费增长,分别对2010年GDP增速贡献了5.6个和3.9个百分点,合计贡献率达到92%左右;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国民经济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
伴随着GDP从谷底攀升,CPI自2009年12月由负转正后,亦呈逐月上升之势,其中七个月突破3%这一年初宣布的“红线”,一度曾蹿升至5.1%。
多数投行机构预测,2011年通胀走势将成前高后低之势,并在二季度末达到5.5%-6%的高点。
相较最困难的2009年与最复杂的2010年,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表面看起来正在步入常态化增长,但在不同节点上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官学两界人士表示,农产品(17.18,0.48,2.87%)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基调以及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将使中国经济充满变数。
上半年紧缩命题
1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年之内第七次上调,达到19%。历史上,只有1980年的存款准备金率超过当前,达到20%的历史高位。
除了频繁使用数量型工具外,央行还两番祭出价格工具,两次加息回收流动性。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总经理娄刚说。他的同事、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作了具体阐释:“2009年广义货币(M2)增长了三成,2010年M2增长了两成,加起来差不多增加了五成。治理通胀,首要任务是管住货币。”
2011年1月初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年度工作会议,将M2增速定格在16%,较之去年的目标降低了1个百分点,这也符合市场的预期。但是,德意 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财经》记者称:“M2增长目标定在16%,对一个通胀压力已经很大的经济体来说仍然过快。”
他做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于2010年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再度走高。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11.9%,已经出现过热苗头,引发了房产新政、信贷紧缩等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随后两个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到10.3%和9.6%。
然而,由于净出口的反弹,以及11月初节能减排调控力度的放松,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微升至9.8%。
马骏表示,如果GDP不减速,很难抑制通胀,同时,这还将加大通胀预期。德意志银行的研究表明,一系列已经发生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今后几个月消费品价格的上升。
比如,2010年全年,棉花价格上涨86%,将直接导致2011年服装价格的上调;租金涨幅在房价大幅上涨之后经过6个至12个月的时滞也会开始加速;农产品批发价格继续快速上行,很快会传导到加工食品的价格。
马建堂在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记者发布会上称,去年市场物价同比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用品上涨 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4.5%,衣着类下降1%,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这些涨幅,均发生于粮食连续七年丰收的大背景下。
马骏表示,农业大丰收表明农产品价格上升基本上不是供给面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是成本推动和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对农产品的投资性需求拉动。所以,如果不把经济增速降下来和货币控制住,仅仅靠增加农产品供给,难以从根本上控制食品价格。
天量货币在经济体中的流通,“如果不加以遏制,未来会出大麻烦”,娄刚称。
由于去年CPI走势呈前低后高之势,客观上将导致今年的CPI走势前高后低。王庆表示,今年上半年是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日后被迫执行过紧的宏观调控,就有可能引起硬着陆。
诸多宏观学者担心的是,价格在上半年没有控制住,导致下半年不得不祭出价格管制政策,包括大规模砍掉新上项目,造成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
包括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瑞银证券、澳新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机构普遍预计,上半年央行还将加息两次,并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通胀走势定调难
出乎市场意料,1月上旬召开的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并未宣布年度信贷额度控制指标,让市场此前预计的6.5万亿-7万亿元的年度信贷目标“落空”。
所谓信贷额度控制,系中央为对冲金融危机而祭出的“常规武器”,旨在加快贷款投放、扩大贷款规模。这一武器2009年和2010年度一直由银监会掌管,此番重回央行之手,却未见公布。
在央行年度工作会议上,浮出水面的一项“新型武器”是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数日之后,各家商业银行均收到了来自央行的差别准备金测算表。
各家商业银行随即展开测算。据说,通常情况下,信贷增速超过14%,就要上缴差别存款准备金。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总经理娄刚称,此举对中小银行影响甚大。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想避免被央行“惩罚”,唯有增加资本充足率、控制信贷投放。
央行政策工具箱的“一进一出”,背后大有玄机。
当前,北方旱情仍在持续。山东、河南等部分地区旱情已经超过三个月。由于降雨偏少,旱情仍有持续发展势头。华北、黄淮地区是国内主要小麦产区,因干旱持续,局部冬小麦缺水严重,对新年度国内小麦产量造成威胁。
水利部门有关官员表示,目前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已经达到特旱等级。两省小麦产量占到国内冬小麦产量近三分之一,旱情的发生对2011年冬小麦的产量构成极大威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表示,当前,主要农产品期货价格均已超过2008年8月的历史高点,而旱情的持续也许会让价格进一步走高。
同时,类似去年俄罗斯等国家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格局是否会再现,目前尚不清楚。“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春播的状况。”徐小青说。
2010年,由于在春播期间增加了1300万亩秋粮播种面积,在夏粮减产的情况下,保证了秋粮和全年粮食的丰收。2011年春播面积是否增加、增加多少、降水状况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通过食品价格影响CPI。
另一项悬而未决的因素则是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状况。2010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呈缓慢复苏之势,特别是失业率在12月出现了下降之势,从11月的9.8%降至9.4%。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一个季度的复苏,尚不足以支撑美国经济基本复苏的判断;但如果2011年一季度美国经济继续走强,“也就是连续两个季度复苏,就基本可以下一个结论了”。到那时,美联储或将放弃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
农产品是否丰收引发的CPI走势和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真实”复苏与否,当前均无定论,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如果美国经 济按照预计复苏,中国央行的信贷额度控制可能就此寿终正寝,利率市场化逐步取而代之;反之,则可能重拾信贷额度控制。”曹远征说。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不同的场合均传递出关注资产价格的信号,而住建部等部委官员亦在2010年底表示,不排除出炉房产新政3.0版本。与 CPI走势一样,房产新政3.0版本的出炉,也将根据宏观经济走势而定。2010年房产新政1.0版本(即国十条)于4月出炉,房产新政2.0版本(即国 五条)9月祭出。
创新性数量工具的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为王庆看好。他表示这将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二次探底隐忧仍存
在通胀人人喊打之际,通胀与增长的同进同退格局,又将带来新的难题。
1月18日,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实际增长率为3.1%,低于2010年预测的3.6%。联合国警告称,货币贬值竞争可能将导致市场动荡及就业市场回暖速度放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可能在2011年“二次探底”。
这并非空穴来风。2010年9月,全美丧失抵押房产赎回权的房屋数量(以下简称止赎)首度突破10万套,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所谓止赎房屋,是指房贷断供且无法赎回的房屋。美联储理事伊莉莎白·杜克2010年11月表示,美国房地产止赎危机到2012年底之前都不会完 全平息。美国止赎房屋的总量从2006年的100万套增加到2009年的280万套,预计2010年和2011年将分别再增加225万套,2012年增加 200万套。
时隔不到一个月,美联储另一位理事塔鲁洛在美国参议院作证时透露,美联储已将2010年和2011年新增止赎房产数量上调至250万套,2012年上调至240万套。出席听证会的多位美国金融界官员认为,美国房地产业的止赎危机远未结束。
“换句话说,就是次贷危机可能二次爆发。”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表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布什政府的全部减税政策延长两年,加上之前出炉的QE2,表明美国政府正在对二次探底进行防范。
与此同时,王建还注意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形成的庞大“有毒资产”至今还没有清理。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日本银行用了15年才消化完其泡沫破灭造成的巨额呆坏账,这个过程大概填进了1.5万亿美元的银行利润。而美国“有毒资产”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当年的日本。
“美国第二轮的冲击一定会来,可能会使全球经济都往下跌,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王建称。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担心,2011年下半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或将重演2008年下半年硬着陆的一幕。彼时,次贷危机已经爆发,外需骤减,而国内通胀连创新高,宏观调控部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打压通胀上,致使宏观经济活力不足。待到2008年秋季金融危机总爆发之时,国际国内的通缩“双碰头”,让中 国宏观经济雪上加霜。
“为了避免政策180度急转弯,上半年打压通胀的力度和技巧就值得拿捏了。”王建说。
部分机构已将2011年外需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下调为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即持此观点。根据他的团队估算,2011年GDP增速将几乎全由投资增速和消费增速支撑,内需型经济已然成型。
王庆表示,2011年中国大陆GDP增速约为9%,其中,投资和消费的贡献率各为一半。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