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指责政府“惧怕中国”厌华情绪达到高潮
冲动的韩国舆论至今没有从“天安”舰沉没后对中国的不满中走出来,新的宣泄点不断出现。一名81岁“脱北者”的命运27日又跟中国的名声搅在一起,韩国 《东亚日报》指责韩国政府不敢阻止中国将其遣返朝鲜,对华外交“胆怯无能”。该报还这样问:为何中国“能公然干涉韩国内政”,反对韩美军演,韩国却如此惧 怕惹恼中国?一名中国驻韩国记者说,中韩关系历经起伏,到卢武铉执政时期如踩下油门般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情况在变化,韩国舆论越来越冲动的厌华报道正逐步 给两国关系踩刹车。中国专家孙哲说,没有一个国家拥有选择邻居的权利,更没有谁愿意主动承受和邻国交恶的后果。他说,“中韩的很多学者和政治家都看到了这 一点,但让舆论不那么激烈并不容易。”
韩媒指责政府惧怕中国
27日,一向关注“脱北者”问题的韩国《东亚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81岁“脱北国军俘虏”郑祥云被中国遣送回朝鲜的消息。该报称,郑 祥云是朝鲜战争中被朝鲜俘虏的560名韩国战俘之一,在朝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于去年8月“逃到中国”,随后被中国公安找到并长期扣留。韩国政府曾为他 与中国进行50次以上的接触,但据政府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中国还是将此人遣送回了朝鲜。
虽然韩联社27日援引韩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围绕着郑某的扣押出现过多种猜测和传闻,但都是未获证实的传闻。”可《东亚日报》 的社论似乎已认定此事为真,并据此指责政府对华外交“胆怯无能”。该社论称,年事已高的郑某为与家人相会跳入冰冷的图们江,“但中国政府非人道的处事方式 和韩国政府无能的外交,将这名国军战俘再次逼入死境”。文章指责韩国政府虽与中国进行过接触,但“连抗议都没有过”,其“期待中国大发慈悲的‘安静外交’ 事实上就是‘无能外交’的别称”。而郑祥云是韩国“胆怯对华外交的牺牲者”。“到目前为止,政府连一名脱北者都未能直接带回来,又何谈全球领导力?”
在韩国,“脱北者”一词专门被用来形容那些“脱离朝鲜”的人,中国境内的“脱北者”大多是在韩国一些团体怂恿下偷渡的“非法入境 者”,他们中一些人曾受蛇头唆使硬闯在华外国使馆,触犯中国法律。韩国媒体也曾承认,这些人辗转到韩国后也未必能得到“归顺勇士”的待遇,“只要能不受歧 视就是万幸了”。
事实上,27日出现的郑某遭中国遣返的传言去年9月就曾出现过,韩国《中央日报》当时曾指责韩国政府在此事上束手无策,“令人羞愧”。如今,韩国《东亚日报》为何突然再借此事攻击中国?
有中国韩国问题专家表示,韩国媒体旧事重提,并借此攻击韩国政府和中国,其真正意图很可能是借此撒一撒在“天安”舰和黄海军演问题上受 了中国委屈的怨气。《东亚日报》27日社论中的这样一段话道出了他们的真实目的:“中国公然干涉内政,反对在我国领海举行的韩美联合军事演练。即便如此, 青瓦台还是反对就遣送郑祥云一事对中国进行抗议。难道就那么惧怕惹恼中国吗?
厌华情绪随“天安”舰达到高潮
“《东亚日报》的借题发挥说明天安舰事件引发的厌华情绪持续不退,已成为韩中之间一个严重问题。”一名中国驻韩国记者27日对《环球时 报》说。他说,在“天安”舰事件之前,一些保守派韩国媒体流露的厌华情绪更多停留在民间斗气阶段,如一些韩国媒体将“中国货”称为“不良品”的代名词。但 “天安”舰事件暴露了中韩两国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
韩国统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崔春钦说,韩国舆论起初以为中国作为韩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会在“天安”舰问题上站在韩国一边谴责朝鲜,中国不仅没这么做,连韩美在黄海演习都不允许,这令很多韩国人感到委屈,怀疑中国到底算不算是伙伴。
在过去一个月里,像这样质疑中国的声音在被称为韩国三大报的《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上都曾出现。尽管韩国政府强调“韩中关系没有 出现任何矛盾或裂痕”,但韩国媒体却将“朝鲜守护人”、“韩国统一的绊脚石”等一顶顶帽子扣到中国头上。《中央日报》22日的文章感慨说,“前段时间席卷 韩国的中国热潮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排华风潮”。
崔春钦说,“天安”舰事件将韩国的厌华情绪推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最高潮。“1997年朝鲜高官黄长烨亡命韩国时,中国政府没有妨碍, 那时应该是韩中关系最好的时候,而眼下应该说是最不好的时候了。”首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张达重日前在韩国《中央日报》上撰文说,“天安”舰事件反映出的是韩 中两国思考方式的差异,中国式思考的本质在于“深意”,喜欢从长远角度判断形势,讲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韩国喜欢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地短期性看待问题。
“韩国人没理由一边从中国赚钱,一边又翻着白眼跟中国人说,‘我讨厌你’”。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赴韩国采访时,也曾感受到韩国学界和政界对中国的埋怨,记者遇到的几乎所有韩国学者和官员都表达了对中国“天安”舰问题立场的不满,却很少有人从中国的角度理解问题。
27日,韩国《中央日报》驻华记者张世政撰文呼吁韩国舆论“重新审视中国”。他在文中表示,中国并非因为感情而站在朝鲜一边,而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韩国应超越轻易提及的道德、感情尺度,从战略角度冷静地重新审视中国。
在近来的韩国舆论上,有一种观点日益突出,认为“天安”舰事件显示出中国只是韩国“经济上的战略合伙伙伴”,而韩国外交安保的基石依然 是韩美同盟。《韩国时报》不久前的文章说,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贸易伙伴,中韩贸易额比韩美、韩日贸易的总额还要大,而李明博政府在政治上更靠近 美国。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说,从经济上讲,韩国的未来在中国,这使得韩国在平衡与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时更难制定出一个有效的政策。
韩国国内流露的对中国的敌意同样引起了中国媒体的不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韩国国内对中国持正面印象的 民众只占38%,远低于持负面印象的比例(56%)。另外,有35%的韩国人将中国视为敌对国。认为中国是伙伴的只有23%。中国一家电视台在报道此事时 要求韩国官方正视民间厌华情绪。该台评论员说,中国经济维系着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国人没理由一边从中国赚钱,一边又翻着白眼跟中国人说,“我讨厌你”。
既然不能选择邻居,就应该选择信任
一名中国驻韩国记者27日提醒说,近来宣泄厌华情绪的韩国三大报都是保守派媒体,而与卢武铉所在党派亲近的韩国左派媒体在对华问题上往 往比较冷静。韩国左派报纸《来日新闻》日前曾撰文称,中国正作为世界市场和G2之一崛起,韩国通过韩美同盟牵制中国的远交近攻策略是不恰当的。今后中国在 经济上将给我们带来比今天还要多的机会,韩国应改善“天安”舰事件后疏远的韩中关系。
韩国外交通商部一名官员不久前也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达担忧,他说,中韩关系恶化,就会使我们过去18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据了解,为消除中韩民间的互厌情绪,由中韩政府部门推动的两国媒体界论坛将于近期在首尔举行。
“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政治军事上缺乏互信,民间对立情绪则犹如干柴,稍有火星就能点燃,如此独特的双边关系世界上只有两个,一个是中 韩关系,一个是中日关系”。27日,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孙哲对中韩关系做出了这样的总结。孙哲说,韩国和中国都面临着如何处置国内厌恶情绪的考验,如果任由 怨气宣泄,到头来对谁都没有好处。他认为,双方都应做出更多努力化解矛盾与误解,如互派特使等,能否处理好这一点是考验双方处理睦邻关系能力的风向标。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