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低碳战略高举高打 经济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7月26日消息 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会议的争执言犹在耳,墨西哥坎昆会议却已近在眼前。显然,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低碳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名词,很新潮也很陌生。放到中国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添加上了碳元素。”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告诉记者。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量化减排承诺,显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随后,中国已经快速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低碳运动。 然而,在国家低碳政策制定、企业寻求低碳契机和公众低碳意识提升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各地区牺牲发展速度和追求GDP的矛盾中,在世界碳权交易的博弈中,都存在着诸多纠结。 “中国的低碳运动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展起来的,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许多领域需要更多的突破。”吴昌华分析说。
国家战略高举高打 事实上,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被纳入国家战略当中。 2010年两会期间,被誉为“一号提案”的就是《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该提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高度认同。提案指出,应将低碳发展道路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将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对此,国家能源局7月20日就曾表示,为了推进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完成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规划期为2011-2020年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元。C 国家能源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江冰介绍,“规划”对先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洁净煤、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车用新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做了明确部署。 专家预计,该“规划”实施以后,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的过度依赖,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同时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位1500万个。 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在7月20日召开的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在四个方面是世界第一:水电装机全球第一、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规模全球第一、核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风电装机增速全球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样的水平下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 显然,这也是中国低碳运动能够迅速启动的直接原因。“从上世纪70年代意识到环境问题开始,中国一直在做节能减排的工作,但并不系统。到'十一五’,中国第一次在国家政策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定量指标,而且非常负责任地完成了这个指标。现在,国家又承诺打一场'低碳攻坚战’,政府决定无论代价是什么,都要努力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既定节能目标。这是国家政策层面的一次大的突破。” 吴昌华说。 “第二个突破是将目标规划变成现实,就是要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家的政策非常明确:第一,尽量提高能效;第二,中国努力发展替代可再生能源。中国用七八年时间,创造了新能源的神话,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 吴昌华说。 据悉,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扶持包括税收政策扶持、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这些政策比以往更加有力度,也更具有科学性。 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强调,如果没有国家战略规划的强力支撑,中国就容易错失这种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伴随着国家战略的高举高打,中国在碳权交易领域也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突破。2008年,中国陆续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填补了中国此领域的空白。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德顺认为,在我国,碳权交易主要是以CDM(清洁发展机制)形式体现,而我国是“CDM大国”,环交所的诞生可以让CDM项目更容易实现,更有利于中国企业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是中国低碳运动的一次重大突破。 6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与清洁技术投资基金VantagePointPartner在京推出全球第一个反映中国低碳产业发展和证券化程度的中国低碳指数北京环交所董事长熊焰则希望此指数“有利于促进中国低碳产业定价机制完善,架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桥梁,促进资金技术、资源向低碳领域汇聚”。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采访中,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坦承,中国低碳运动才刚刚拉开序幕,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实质性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在观念和体制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国家低碳战略规划得非常明确,但说与做之间偏差很大。现在衡量地方政府政绩是看GDP,所以地方政府在现阶段很难兑现低碳承诺。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经济发展规模庞大,发展基础又十分薄弱,同时又要强调快速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开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吴昌华直言。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亦毫不隐讳地指出,目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制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资金技术的考验以及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在碳权交易领域,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非常大。发达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占据了主导权,有着比较完善的交易机制。中国现在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玩家,还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到2012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这样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任务的希望就更加强烈,加上政治因素,中国或将面临更多的“碳讹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陈国谦教授指出,低碳标准的确立是低碳经济的一个核心:多少碳排放算低,怎样评估“低碳”,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量化碳排放量,确认低碳与否,标准必须先行。谁能率先取得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能率先提出有利于自身的碳核算和减排标准。 低碳技术也制约着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迅速,风能、太阳能、核能都世界领先。但是,80%的关键技术不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的减排成本就变得十分巨大。当然,技术差距可以通过时间来补齐,但是,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没有时间去等,就只有搞拿来主义。正因为如此,金融危机后,国家投入到新能源、清洁技术领域的'救市’钱,由于技术不成熟,更多的又流入到传统的'两高’行业中。所以,我们在又快又好和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中纠结了几十年。”吴昌华说。 新奥集团首席科学家、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中学也告诉记者:“现在新能源领域的首要问题是技术,这使得成本过高,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化,进而也就无法市场化。” “在环保和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中有四个基本环节:公众意识、绿色消费、绿色制造、绿色金融,整个链条就是过去欧美发达国家三十多年所经历过的。而欧美三十多年的变化,我们要在10年的时间重新来过一遍,所以国内这个链条并不成熟,这个过程既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的挑战。而所有这些,谁来规范,谁来监督,谁来指导,谁来传播,不成熟的低碳因素让我们很头疼。”北京商道纵横咨询公司总经理郭沛源说。 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兰珍珍表示:“企业和公众在低碳运动中也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企业现在都在往自己身上刷绿色,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绿色的纯度。公众同样要提高自己的低碳意识,让低碳生活成为真正的习惯。” 紫金矿业7月3日发生泄漏事件,深陷污染门;大连新港“7·16”火灾事故导致大面积海上油污。类似污染水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为事件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此类事件一次次提醒公众,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型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