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V”形曲线,即将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V”形曲线,即将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2010年正向我们走来。无论对于全面摆脱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这都是一个关键之年。
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之处奋力“迎战”。
“困难之年”凸显“关键矛盾”
几天前,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部门公布了11月份的最新经济数据,工业增速再创新高、居民消费价格转正、进出口总值转正……一系列信息表明,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在进一步巩固。
“从现在看,中国经济在保增长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来不断强调这一观点。
姚景源所说的“深层次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新问题,而是长期影响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只不过,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它们得到了更集中、更充分的暴露。
去年第三季度起,世界经济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下滑,陷入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今年一季度当季经济增速只有6.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次危机并没有改变我们经济的基本面,但为什么冲击这么大,这么明显?
“表面上看,是外贸比重偏大,实质上,反映出来的是增长方式上存在问题。”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特别是2001年以后,经济连续7年高速增长。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中长期积累的结构矛盾不断强化,面临的转型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需求结构看,长时间依赖出口和投资,消费需求不足;
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从要素结构看,长期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
“这一切,导致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又一次警示我们,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而就在复苏力量不断积聚的同时,当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又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高达95%,其中又以政府投资为主;产能过剩问题在部分行业非常突出,重复建设现象又有所抬头……
一系列关键性矛盾和关键性问题的凸显告诉我们,只有加快调结构、促转变、上层次,走出困难的中国经济才能有后劲、可持续。
“关键之年”更需把握“关键之机”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一种磨难,更是一个契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把握住这些机遇,以及如何把握好机遇。
我们即将告别“困难之年”。随着外部环境的好转和一揽子计划效应的继续发挥,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有望好于今年。“形势稍好,犹须谨慎。能 不能利用好经济企稳回升、整体向好的有利条件,坚定不移促转变,是对我们的更大、更严峻考验。”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毫无疑问,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可能会比今年更复杂,更艰巨。“从某种意义上说,2010年是打牢经济回升基础、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为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之年。”刘树成认为。
明年世界经济虽然将会好于今年,但全球需求依然不足,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金融领域的风险尚未消除,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不断攀升,贸易保护主义不断 升级,中国经济外部需求的恢复将依然十分艰难。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寄希望于恢复以往的出口快速增长局面,是行不通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国内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近来出现明显反弹,刚刚走出“危急”时刻的中国经济,再度显示出旧有发展模式的强大惯性。11月份,全国钢材 产量同比增长46.4%,发电量增长26.9%,重工业增速高出轻工业增速9.6个百分点。只有调结构、转方式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增长。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中央就提出不能因保增长而忽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在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时刻,国家启动了十多个重大科技专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 施了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解决这些行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序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和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我们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就是金融危机过去了,经济的增速上来了,但问题还是老问题,方式还是旧方式。
“中国经济应当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状态当中:速度比上一轮外需强劲时略低,但更加依靠居民消费,更加依靠自主创新。现在就应当开始把‘急救’式的保增长,转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来,使经济发展步入持续健康的轨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专家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在三到五年时间里将是一个调整期。在此期间,要去谋划、推进中国经济的一轮战略性调整,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模式的转变。
“抓住机遇,转型成功,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将会迎来一个崭新天地,并为下一个增长周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说。
“关键之年”期待“关键突破”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意识到,我们只有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
其实,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只不过,多年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追求,使得一些人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所忽视。中央在安排明年经济工作时, 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突出加以强调,显示了在促转变上取得“关键突破”的决心和信心。这在近年来并不多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想真正实现促转变,必须要有突破点和制度保障。中央这次非常明确地提出从制度安排入手,以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促进转变发展方式,必须突破经济体制中的一些深层次制约。比如,现行资源价格体制的问题,是高耗能行业得以不断膨胀的基础;现行财税体制的弊病,是一些地方盲目上项目铺摊子的动力源头;收入分配和垄断行业的现行不合理格局,抑制了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保障发展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还是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王一鸣指出,改革现在剩下的一些领域,都是需要通过攻坚来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着力增强市场内生动力。
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确定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这些部署,将会有效释放和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实现‘三驾马车’的均衡拉动;将会加快服务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拉动;将会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老问题,创造新的增长点,使得经济发展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
危机之中蕴含战略机遇,调整孕育新一轮经济繁荣。放眼海外,世界各国都在抢抓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产业突破和发展模式升级转型的步伐,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造就了美国持续8年的经济繁荣,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寻找新的领跑产业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经济上一轮高增长的背后是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增长,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正有望成为“战略接替”。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这次我们的调整转型能够尽快突破并真正到位,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有望超过上一个10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黄金时期。”王一鸣充满信心地说。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