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色金属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9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中国质量协会有色金属分会、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办的全国有色金属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副会长贾明星,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等领导以及来自有色行业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沙南生讲话,他对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领导下,有色金属行业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实物质量认定和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他说,多种冶炼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实物质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标准覆盖面、标龄和采标率等方面都居于全国先进行列;在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产品质量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提高有色金属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色金属工业作为重要的工业行业,对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全行业要在保持和发扬现有经验的同时,将质量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战略任务,积极开拓思路,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孙波在随后的讲话中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质量工作者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经过努力,我国已成为ISO/TC79/SC5和ISO/TC26的主席国,主导镁及镁合金、铜及铜合金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质量不高的状况,而且可以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质量水平相媲美。但是,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我国产品质量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产品技术标准不高、质量差、档次低、可靠性不强,生产过程中质量损失较大,特别是有的产品还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仍然是我国必须抓紧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孙晓康则在讲话中谈到,近年来,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导向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新”上:一是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标准化工作有了新发展;二是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化能力建设上了新台阶;三是服务于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他还说,标准化工作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将为服务有色金属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康义在讲话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主要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质量与国际上基本接轨,按国际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并开始批量出口。近几年来,大批高质量的铜、铝加工材出口到欧美等国,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加快制修订标准工作,构建比较完善的有色金属标准体系,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标准大国,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采标工作有了重要进展。加强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产业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康义强调,新形势下的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一大批会外语、懂专业、熟悉标准的人才。有色行业必须花大力气,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有色标准化人才队伍,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做好新形势下的有色金属工业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康义对有色金属工业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4点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全行业产品质量工作现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抓好标准的制订、修订,为产品质量提供有效支撑。
会上,贾明星还宣读了2009年度优秀QC小组、全国有色金属质量和标准化先进工作者名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他随后作了有色金属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报告。会议期间还进行了重点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通过了《有色金属行业质量自律倡议书》、召开了各分标委会会议,同时分组审定和讨论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项目。